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地球防御藏BUG?DART任务成功背后,小行星或被推迟撞击数十年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17日 01:10 2 admin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DART成功后的隐忧

2022年NASA的DART任务火了一把,航天器精准撞向小行星(65803)迪迪莫斯的卫星,不仅证明“动能撞击”能偏转小行星,还真把它的轨道改了。

当时不少人觉得,这下地球对付小行星威胁有底气了,甚至有人觉得以后再遇到这种事,照葫芦画瓢就行。

但事实没这么简单,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提了个让人后背发凉的问题,要是撞的位置偏了一点点呢?

这可不是差几米那么简单,搞不好会把小行星送进引力钥匙孔,这是地球引力场中的一个位置,会拉动小行星的轨道。

地球防御藏BUG?DART任务成功背后,小行星或被推迟撞击数十年

那地方就像宇宙里的陷阱门,小行星一进去,行星引力就会悄悄拽着它,未来说不定还是会撞向地球,只不过把灾难推迟了几年到几十年。

我总觉得,人类在宇宙面前还是太渺小了,能看到的地方很有限。

我们现在能详细研究的小行星没几个,像“贝努”那样有完整概率分布图的更是少数。

大部分小行星只靠地面望远镜观测,连它具体是什么形状、自转有多快都摸不准。

要是哪天突然发现一颗要撞过来的小行星,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又短,连精准的撞击区域都算不出来,DART那套方法说不定就用不上。

这不是泼冷水,而是我们得承认,现在的防御能力,还没到能“高枕无忧”的地步。

地球防御藏BUG?DART任务成功背后,小行星或被推迟撞击数十年

概率图的两面性

为了避开“引力钥匙孔”,NASA的拉希尔·马卡迪亚团队搞出了“概率图”,简单说就是给小行星画张安全射击指南,标清楚撞哪个地方被陷阱抓住的概率低,哪个地方绝对不能碰。

这东西对于航天器的运行轨迹确实管用,连航天器可能偏差几米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了,给后续任务提了个重要参考。

但概率图也有自己的“软肋”,它得基于小行星准确的详细数据,形状不能瞎猜,表面有没有凸起凹陷得知道,质量多少、怎么转的也得精准。

而且这些数据,最好是派航天器,近距离拍高清图、实地探测才能拿到。

地球防御藏BUG?DART任务成功背后,小行星或被推迟撞击数十年

这就给我们防御小行星埋下了隐患,如果小行星能给我们一个去准备航天器对它进行拍摄的机会,那么我们也不会对行星撞地球这件事如此紧张了。

可要是小行星来得太急,根本没时间派探测器过去,只能靠地面望远镜凑活,画出来的图质量就差远了,参考价值会打折扣。

所以这就是,技术工具再先进,也得有提前量,概率图再准,要是没足够时间收集数据,也是白搭。

就像考试前没复习,手里有再好的复习资料也没用,现在我们对小行星的监测网络还不够密,很多小一点但可能造成破坏的小行星,说不定还没被我们发现。

与其等发现了再急着算撞击点,不如先把“预警网”织得更密,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准备。

地球防御藏BUG?DART任务成功背后,小行星或被推迟撞击数十年

赫拉将长期应对

还好,欧空局还有后手,“赫拉”任务,赫拉航天器是由欧洲航天局(ESA)主导研制的深空探测器,预计2026年12月会到DART的撞击点,到时候能收集更多数据,把偏转技术再完善完善。

这算是个好消息,毕竟DART只是初试牛刀,赫拉能帮我们把经验变成标准流程,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心里更有底。

直到现在,我们其实挺幸运的,还没受到真正会直接撞地球的重大小行星威胁。

但幸运这东西不能当饭吃,宇宙里的小行星那么多,总有一天可能会遇到“硬茬”。

而且小行星防御不是一个国家的事,NASA的DART和欧空局的赫拉配合,就是个好例子。

未来说不定需要更多国家一起建监测网络,比如在拉格朗日点放个望远镜,能更早发现那些从地球背面绕过来的小行星,别等它们快到跟前了才反应过来。

地球防御藏BUG?DART任务成功背后,小行星或被推迟撞击数十年

结语

要想对付小行星威胁,既要有招,更要有远见。

现在的技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不能停在这一步,我们得承认自己的不足,比如对小行星内部结构的了解还不够,万一撞上去小行星碎了,会不会有更小的碎片撞地球?

这些问题还没答案,不过至少现在,我们已经走在从验证方案,到完善工具,再到规划长期监测的路上,每一步都在为地球安全加一层“防护罩”。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