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23日 04:28 1 cc

“寒窗苦读十三载,一朝被骂似偷来。”

2025年8月16日,河南南阳,一名女生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考上大专后的升学宴现场。

彩带、气球、双层蛋糕,布置得像模像样。她穿着新裙子,笑得灿烂。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但评论区却炸了锅。“考个专科也好意思摆宴?”、“这就是要钱要疯了。”

一个普通女孩的喜悦,被一群陌生人扔进了“学历鄙视”的锅里,搅成了滚烫的网络风暴。

升学宴原本是一场家庭庆贺的仪式。尤其在河南这样的高考大省,哪怕考上的是一所普通大专,也值得庆祝。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也是一所正规公办高职院校。但问题不在学校。

问题出在“你配吗”这三个字。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我考了300分,不是200。”面对质疑,女孩在评论区解释。

但是没人听。

她干脆破罐子破摔:“对,我就是为了捞钱。”这句话反而成了“网络陪审团”的“自供状”。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所有攻击仿佛瞬间有了合法性。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看下事件发生当日,照片中,背景板写着“寒窗苦读十三年”。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这句话却反而成了导火索。

有人说:“十三年?你考了300分?”

还有人留言:“我家孩子考了五百多都没办宴,你这也配?”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评论区充斥着“学历鄙视链”的语言暴力。

学历,怎么成了道德高地?

2025年教育部发布《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数据显示,全国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1.3%

其中,信息技术、护理、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就业率超过95%,已高于不少本科文科专业。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用人单位给的评价很实在:“动手快、肯吃苦、实用。”但社会认知却严重滞后。

“专科是失败者的退路”,这种观念在网络上根深蒂固。

哪怕现实已悄然变化,舆论却依旧停留在“重点本科才配庆祝”的老路上。

而这名女孩,撞上了这条路上的“盲区”。

女孩的升学宴其实没什么特别。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家庭请了亲戚朋友,吃顿饭,拍些照片,发个朋友圈。

但在社交平台上,这种“平凡中的喜悦”却被标签化、商品化、政治化。

评论区的网友,不是亲戚,不是朋友,却成了“道德警察”。一顿饭的照片,成了“学历等级制度”的试金石。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这种事情还发生在另一名女生身上过。

2025年6月,四川一名高职女生在微博晒出自己穿学士服的毕业照。

结果被骂得体无完肤。“专科穿什么学士服?”、“这不是学历通货膨胀吗?”

学士服原本就是毕业纪念,但在网络上,却成了“谁有资格穿”的象征。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教育公平的背后,是认知的不公平。

2025年8月,中国青年报联合问卷平台进行了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68.5%的受访者认为学历焦虑正在侵蚀日常生活

其中,四成专科在校生表示,曾因学历受到歧视或负面评价

很多人甚至在社交平台隐藏学校信息,生怕被贴上“低人一等”的标签。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作为律师,我想提醒大家,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90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名誉权,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

而网络暴力中的“学历羞辱”“身份贬低”,在多数情形下,已经构成对人格尊严的侵害。

如果当事人选择维权,不少评论都可能被认定为“侵权言论”。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但维权难,成本高。而“骂人”却几乎没有代价。所以网络暴力才越来越猖狂。

升学宴女孩的遭遇,并非个案。她只是无数“普通人”中的一个。她选择了辩解,结果被群嘲。

这也让更多人开始选择沉默。

仪式感,不该被学历审判。升学宴的起源,是“谢师宴”。后来演变成家长表达对孩子成长认可的一种方式。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就像生日吃蛋糕,结婚办婚礼。它的意义,在于“承认孩子努力”,而不是“炫耀分数”。

人们常说,“每个人都该有一次被祝福的时刻”。但现实中,却有人要你提供“资格证明”。

“你成绩够不够好?”、“你学校够不够牛?”、“你够不够优秀,值得我们祝福?”

这不是教育,这是等级制度的变种。

学历不是遮羞布,也不该是荣耀铠甲。它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全部。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985、211,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去考。

有人擅长考试,有人擅长动手。社会需要清华的博士,也需要修空调的大师傅。

有人说:“如果人人都坐办公室,那么谁来修路?”

这不是反问,而是现实。

2025年,很多高职毕业生已经在制造业、建筑、物流、医护等一线岗位稳定就业。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他们的劳动,支撑着城市的运转。而他们的尊严,也不该被“学历”压碎。

女孩背景板上写的另一句话是:“敢于与众不同。”

这句看似简单的口号,其实是对抗主流评价体系的勇气。

一个300分的女孩,能在全网冷嘲热讽中站出来说:“我也值得被祝福。”

这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难。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考上重点大学。但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不要在别人喜悦的时候泼冷水。

不是每一次升学宴都值得点赞,但每一次努力都值得尊重。

“人贵有自知,亦贵有自信。”女孩并没有做错什么。她只是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喜悦。

在这个动辄被标签的世界里,她选择了不被定义。

这就足够了。

“想要收礼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本是一件喜事,评论区却骂声一片!

“人间自有真情在,何必处处贴标签。”

一个女孩的升学宴,不该成为全网审判的现场。

我们不是法官,也不是上帝。我们只是在看一个普通人,过她普通却努力的人生。

既然她敢于与众不同,那我们也该学会与人为善。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