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21日 00:05 1 admin

赖清德计划8月访问中南美洲所谓“邦交国”,并预备在往返的过程中“过境”美国

但美国方面的回应,却“伤透了”赖清德。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更关键的是,美国这次的回应,打破了以往“低调处理”的惯例,提前定调,这其中的信号,不容忽视。

美方提前发声,打破“沉默惯例”

美方历来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过境”采取低调处理方式。

通常是等事情结束,再以“非官方过境”回应,尽量避免刺激中方。

但这一次,美国国务院选择提前站出来说话。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美国务院发言人布鲁斯

7月17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布鲁斯在被问到相关话题时,并没有证实有赖清德要过境美国的安排。

但是强调了一句话,她声称:“台湾岛内的高层官员,过境美国是过去一贯的做法。这类过境安排主要出于旅客的安全、舒适、便利与尊严等多方面考量。”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这句话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时机和语气,彻底改变了事情的性质。

提前两周定调,意味着美方希望“降温”此事,防止炒作,更要防止局势失控。

《路透社》的评论指出,这次回应是“战略上的预防性操作”。

当前中美正筹备新一轮经贸谈判,特朗普可能访华,美方不愿任何突发事件影响大局。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而赖清德,恰恰是那个可能搅动局势的不确定因素。

“旅客”措辞背后:政治身份被降格

从“领导人”变成“旅客”,仅一词之差。

但这个词的政治含义,却极为深远。

布鲁斯并未提赖清德的名字,也没有提及他的职位。

这在以往的美台互动中极不常见。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这种“去指名化”的处理方式,表明美方不希望为赖清德的政治身份背书。

“旅客”一词更是刻意选择的表述。

它剥离了赖清德任何“官方代表”的可能性,彻底把他“去政治化”。

这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美国国务院在权衡中美台三方关系后做出的语言决策。

岛内媒体《联合新闻网》评论说,这一措辞等于是“打脸”赖清德本人。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他想借“过境”美国营造国际声量,却被美方一句“旅客”彻底框死。

岛内绿营分歧浮现,萧美琴紧急“补台”

赖清德执意“过境”,却不是所有人都支持。

民进党内部早已出现分歧。

有党内人士认为,此时挑动敏感议题,会让大陆强硬反应,激化台海局势,甚至拖累岛内选情。

更现实的是,美国的态度并不如他们所想那般“友好”。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萧美琴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7月18日,赖清德的副手萧美琴突然召开记者会。

据路透社报道,她在会上宣称,大陆 “咄咄逼人的军事姿态只会适得其反,维护台海现状符合整个地区的利益”。

同时,她还表示 “我们不寻求冲突,也不会主动挑衅”。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她的话充满了缓和语气,甚至提及“台湾企业对大陆经济有贡献”。

这番表态,被岛内舆论视为临时“补台”行为。

显然,民进党高层意识到美方的冷处理已打乱原先部署,必须有人站出来“灭火”。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而由萧美琴出面,并非偶然。

她长期在美国活动,与美国政界有较深联系,原本被视为“美方窗口”。

如今她出来软化语调,说明民进党也意识到:赖清德的“过境操作”风险太大,已非内部一致能支撑。

过境不是“外交突破”,而是政治操作

赖清德此行目的不止是访问巴拉圭与伯利兹。

他想借“过境”美国制造政治声量,为自己贴上“国际认可”的标签。

但他的算盘,被美国一句话打破。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民调显示,赖清德执政短短几个月,不满意度已高于满意度。

7月15日发布的最新民调中,有44.5%的人对他不满意,满意度仅为42.9%

岛内“大罢免”行动如火如荼,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激烈,他正处于执政低谷。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而“过境”美国,就是他试图翻盘的手段。

但这场“外交秀”,从一开始就不被美国买账。

2023年他担任副领导人时,美方就只允许他停留夏威夷和关岛,拒绝其踏足美国本土。

如今的特朗普政府也对其立场保持高度警惕。

他们担心赖清德会激化台海局势,损害中美稳定。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所以,即使放行,也要提前定性、刻意降调。

美方不愿背负“台独”风险,提前划清界限

这不是美方第一次“冷处理”赖清德。

但这次的“旅客”措辞,清晰表明了他们的战略考虑——不愿背负任何“台独”风险。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当前,中美之间在多个层面展开接触。

贸易、科技、金融、气候议题都有待谈判。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不可能让一个激进的“台独”人物搅局。

《纽约时报》报道指出,美国政府内部对赖清德的评估是“意识形态强烈、行动难控”。

而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虽强硬,但在选战前期不希望台海出现“失控事件”。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反观岛内,民进党依旧幻想通过“美台互动”获得国际支撑。

但现实一次次打脸。

从美方不接待、不点名,再到“旅客”措辞,无不透露出一个信号:赖清德不是美国眼中的“政治资产”。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一场“过境”,成了身份大考。

赖清德本想借助美国“加冕”,却被一句“旅客”打回原形。

美方提前发声、打破惯例,并非偶然,而是战略选择。岛内分歧浮现,萧美琴出面补台,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旅客”二字,不只是措辞,更是美台之间关系的温度计。

它测出信任的深浅,划清危险的底线,也暴露出幻想的尽头。

赖清德执意过境,美国务院回应打破惯例,一个措辞让岛内倍感刺眼

政治之事,非一人之戏;国际博弈,从不儿戏。

赖清德或许还在筹谋下一场“出访”,但这一次,美方的回应,已让岛内看清现实

借势者易失势,失道者难为谋。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