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小杨和娟子的故事(续一)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18日 13:09 1 cc

这个苦果子,就是让他们夫妻俩随小杨父母一家,下放到苏北农村。

小杨和娟子的故事(续一)

小杨家是工商地主,公婆为躲避居委会批斗,早去了北京大儿子家。小杨的两个弟弟是三届生,不久前也随大流下放农村,家里只剩小杨和娟子。他们被赶出老屋,住进一间十二平米的简易房子里。屋子虽简陋,尚能遮风挡雨,夫妻二人一起上班下班,小日子也算过得安稳。

可这样的快乐没持续几天,居委会和工厂便开始动员城市居民上山下乡,“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那些有历史问题、出身不好的人,还有右派……在这个运动中自然是首当其冲。

居委会的马列主义老大妈先在小杨家门口贴了张大字报,勒令他们五天之内全家下放到苏北农村,如若抗拒,就会毫不留情地对他们采取革命行动。

看到大字报,娟子慌了神。苏北那个偏僻小镇,她听都没听过,这可怎么办?她和小杨商量后,决定先不声张,照常上班,趁星期天一起去那个地方看看再做决定。

星期天,两人早早起床,匆匆赶到汽车站,挤上去苏北的长途汽车。一路颠簸,到目的地时已过十二点。

他们在镇上的小饭店吃了碗面条,就往乡下走。眼前的苏北农村,道路多是高低不平的土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雨天定然泥泞不堪。路宽不到一米,仅容一人通行,连自行车都不好骑。

娟子穿着半高跟鞋,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一脚高一脚低,苦不堪言。走了约一个多小时,一个村落出现在眼前。村口有间破旧的房子,土坯墙,茅草顶,一扇破旧的门敞开着。见有人经过,一位老年妇女抱着小孩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三四个孩子。

那妇女其实才五十多岁,却头发蓬乱,手指粗黑,光着脚穿着件看不出颜色的破衣服。仔细打量她的家里,又脏又乱,没一件像样的东西,连张整齐的凳子都没有。

看到娟子夫妻,老人问:“你们找谁啊?”

娟子拿出随身带的糖果,分给几个孩子。孩子们立刻欢呼雀跃,剥开糖纸,兴奋地把糖塞进嘴里。小杨略一思索,说:“老人家,我们是xx市的,那边准备安排一批人下放到这里支援农村,我们先来了解下情况。你们吃得怎么样?收入如何啊?”

“下放到我们这儿?你们城里人可受不了的。我们得天天在地里干活,累都累死啦,一天干下来也就值二毛钱。你们城里人千万别来啊!你们城里有口粮,厂里发工资,风吹不了,雨淋不了。不像我们,我们是靠天吃饭,老天眷顾,才能多吃一口,不然就只能吃红薯、玉米、南瓜,口粮少得很啊。我们命苦啊,生在乡下,你们城里人可千万别到这地方来啊!”

“哦,是这样啊?”

老人还在继续诉苦,可娟子和小杨已听不进去了。这乡间的小路、破旧的房子、老人肮脏的手脚和那件没了本色的衣服……早已说明了这里的一切。

两人对视一眼,心里有了决定,不想再往村里走,便起身告辞。

返程时,娟子的脚崴了一下,那个半高跟鞋脚怎么也没法走路。小杨想背她,她不肯,两人只好一瘸一拐地慢慢往小镇挪。

到了镇上,回城的汽车已经没了。好在小杨常出差,身上带着介绍信,两人便在旅馆住下,第二天才回城。

在回城的车上,娟子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她悄悄地告诉小杨,小杨禁不住笑了,点头称:“这个办法好,照你的办法做。”

回城后,两人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回厂上班。但此时居委会已通知单位,要求工厂配合动员他俩下放。单位负责上山下乡的人通知小杨夫妻不用再来上班了,让他们随父母全家下放。

小杨夫妻说:“我们知道了,正在通知父母回来,他们一回来,我们就跟着去农村。但现在父母还在北京看病,等病好了回来就马上走。没走之前,我们也只能先在厂里继续上班,总不能坐在家里等吧。”工厂领导听了,也没什么话好说。

居委会的几个负责人开始轮番找小杨夫妻,让他们把父母找回来一起下放。小杨客客气气地说:“我已经通知父母了,他们身体好了就马上回来,马上就回来,你们别着急啊!”

“要不你们先把户口迁到乡下,等他们身体好了再直接去乡下就可以了。”居委会大妈提议。

“这也行。不过户口本还在我爸妈那儿,还是得等他们回来才行。”小杨回应道。

居委会大妈们开始软硬兼施,甚至厉声警告:“你们家那两个地主不回来,就先批斗你俩!,看你们老实不老实!”

小杨却不害怕:“批斗我有用吗?我做错什么了?我只是出身不好。你看中央xx也出身地主,你们能随便斗他们吗?再说我也不是不配合,户口本在我妈那儿,只能等她回来呀?下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们一直缠着我也没用啊。”

“把你哥的地址告诉我,我们派人去找,把她们揪回来!她不老老实实去农村,我们有的是办法,开大会批斗,一次不行就批两次,两次不行就批三次,非斗到她老老实实去农村!”有个大妈狠狠地说。

“我爸妈在北京大儿子那儿看病,不可以吗?我哥单位保密,我怎么能随便告诉别人,你们自己去北京调查吧。别耽误我上班,我一天没下放,就得上班一天。”小杨回道。

说完,小杨夫妻就请居委会的大妈们离开,锁好门去上班了。

因为找不到户口本,居委会的马列主义老大妈们也没别的办法,只能轮番去小杨家,逼着他俩让父母回来,还说要去北京揪人。可大妈们也只能天天来小杨家闹腾一番,就是没法让小杨的父母从北京回来。

小杨夫妻照常上下班,只是工厂配合居委会,停发了他们的工资。

没了工资,饭总得吃。巧的是,一位熟悉小杨的厂长,他的工厂规模不大,正缺一个懂理论、有技术,会画图纸又能做机械加工,车钳刨样样精通的技术员。于是,厂长动了心思,动员小杨去他的工厂,还真的有一天来了一纸调令,把小杨调了过去。

工厂虽小,却给了小杨施展才能的天地,也算不幸之中大幸。

娟子虽天天去工厂上班,像往常一样干活,工厂却停发了她的工资。

就这么过了一年,居委会没能让小杨父母回来,也没法让小杨夫妻下乡,小杨和娟子就这么“赖”在了城里,没被下放。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