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三伏热不热,就看六月十六!今年三伏10年一遇,今夏热到哭?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10日 11:20 1 admin
三伏热不热,就看六月十六!今年三伏10年一遇,今夏热到哭?

今年这天可真热啊,刚进入小暑第一候“温风至”,这风里都带着股热浪,走两步就一身汗。南方好多地方白天跟下火似的,长江流域一带连续几天飙到38℃往上,局部都破40℃了,街上行人胳膊晒得通红,小卖部的冰镇汽水都卖断了货。

三伏热不热,就看六月十六!今年三伏10年一遇,今夏热到哭?

这么热的天,不少人都以为三伏早就到了,其实啊,按照老黄历,今年的三伏天比较怪,7月 20号才开始,到8月18号就结束了,才30天。但您可别觉得天数少就不热了,近期副热带高压特活跃,好多地方已经提前体验“三伏感。

而且,今年这三伏,主要有3大特点:

第一就是10年一遇最晚入伏,往前数,2015年7月13号就入伏了,2023年是7月11号,今年这日子是近十年最晚。为啥这么晚?因为夏至前一天刚好错过“庚日”,得往后数9天才凑齐,这么一耽搁,入伏自然就晚了。老话说“晚入伏,热得愁”,前期攒的热气一到伏天,怕是要集中爆发。

第二,入伏在月尾。从农历看,7月20号入伏,对应六月廿六,正赶上月尾。村里老人常说“入伏在月尾,三伏似烤炙”,意思是这伏天能热到像被火烤,地头的玉米叶都能晒卷边。往年这时候,村口大树下还能聚人聊天,今年午后连流浪猫都躲进墙根阴影里不出来。虽说有点夸张,但也提醒咱得格外注意防暑。

第三,三伏天遇到闰六月。俩“伏月”碰一块儿,这可不常见。老辈人讲“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说的是这种年份雨天多,太阳躲猫猫,温度能降点。但也得提防,雨水多了容易淹了田埂,菜农们正忙着给菜地挖排水沟呢。

三伏热不热,就看六月十六!今年三伏10年一遇,今夏热到哭?

不过,今年虽是个“短版”三伏天,可咱千万别掉以轻心。小暑过了,伏天越来越近,往后可得重视养生。多吃清淡又有营养的食物,中午睡个午觉,恢复上午消耗的精力和体力,下午学习、工作也更有精神。

但很多人都关心啊,这还没入伏就这么热,这要是进了伏,还不得把人热化了?其实,咱老祖宗早就留了句话,“三伏热不热,就看六月十六”,通过这天的天气情况,就能判断接下来热不热,今天刚好六月十六,咱就来瞧瞧这农谚怎么说。

1、“六月十六火烧天,三伏天里竹子焦”

这句农谚意思是说,要是农历六月十六这天热得像天空着了火,那三伏天就得热到离谱,连耐旱的竹子都可能被晒得打蔫,当然这是夸张说法,主要是强调“热”的程度。

三伏热不热,就看六月十六!今年三伏10年一遇,今夏热到哭?

但咱得说,今天确实够热,我家小区门口的石板路烫得能煎鸡蛋,树荫下温度计都飙到38℃。这才刚过小暑没几天啊,按常理不该这么燥。

老人们说,这说明副热带高压太活跃了,暖湿气流早早占了上风,就像烧火提前添了柴,后面的三伏天怕是要“热到哭”。

2、“六月十六月如盘,三伏天里热破石”

这句农谚意思是说,要是这天晚上月亮圆得像银盘,晴空万里没云彩,那三伏天能热到把石头晒裂。为啥呢?这背后是副热带高压在作怪,牢牢控制着天气,天天大太阳,大地一个劲吸热却没雨水降温,就像扣在蒸笼里,温度只会越来越高。昨天晚上我特意看了看,月亮圆得透亮,心里咯噔一下,看来今年空调得扛住大活儿了。

3、“六月十六雨霏霏,伏里三天两头阵”

要是六月中旬老下雨,那三伏天就会阵雨多,天气能凉快些。至于缘由也很简单,副热带高压不那么强势了,北方的冷空气就能趁机钻空子,冷暖气流一撞就下雨,雨水像“退烧针”,能打断持续高温。

三伏热不热,就看六月十六!今年三伏10年一遇,今夏热到哭?

不过这凉快也有讲究,就像上周老家下雨,气温降到28℃,可刚停雨就跟进了桑拿房,墙上都能渗出水珠。我妈总说“雨后暑气蒸,更要防中暑”,这话不假。前阵子同事下雨天没开空调,结果在办公室中暑了,就是因为忽视了“闷热”这个隐形杀手。所以即便三伏天有阵雨,出门带伞的同时,藿香正气水也得备着。

4、“六月十六热三度,艳阳高照四十五”

这话听着就够热的——说的是农历六月十六要是热得反常,往后晴天就多,雨少得可怜。这里的“三度”、“四十五”不是真指具体温度,而是说热得离谱、持续时间还长。

前几天小区物业师傅说,今年入夏早,绿化带上的草都比往年黄得快。这要是六月十六再这么热下去,怕是三伏天里不光人遭罪,地里的庄稼更麻烦。

就像我老家种玉米的二叔说的,“十天不下雨,玉米叶子就打卷;半个月没水,那穗子都长不起来”。去年他们村就因为伏天干旱,玉米减产近三成。现在看着窗外毒辣的太阳,真替地里的庄稼捏把汗。

5、“六月十六热得慌,三伏天里火烤房”

这话怎么理解呢?要是这天热得人坐立不安,连树荫下都像揣着个小火炉,那三伏天就得跟进了烤房似的,热气裹得人喘不上气。

三伏热不热,就看六月十六!今年三伏10年一遇,今夏热到哭?

为啥这么说?小暑刚过,地面就像个大暖炉,正拼命攒热量呢。这时候热得反常,说明暖炉的“柴”加得太足,等三伏天一到,攒的热全往外冒,可不就“火上浇油”嘛。

我姥姥总念叨她年轻时的事:有年六月十六热得井水都温乎了,结果入伏后,屋里的八仙桌摸上去都烫手,晚上睡觉得铺着凉席再垫层芦苇编的垫子,不然能被床板烙醒。现在虽有空调,但那种黏在身上甩不掉的热,跟“火烤房”比,也就差个明火了。

6、“六月十六太阳笑,冰雹砸断庄稼苗”

这天太阳要是笑得格外灿烂,一点云彩都没有,那后面可能会下冰雹,把玉米、豆子这些嫩苗砸断。这听起来有点矛盾——大晴天怎么会下冰雹?

其实是因为小暑后地面特热,热空气往上冲,高空又遇着冷空气,一冷一热拧成了“漩涡”,水汽在里面冻成冰粒,越滚越大就成了冰雹。

去年我老家就赶上这情况,六月十六晴空万里,没过几天一场冰雹下来,二叔家半亩豆子全趴在了地上,心疼得他蹲地头抽烟抽了一下午。现在种地都靠天吃饭,这忽冷忽热的,农民伯伯的心啊,就跟坐过山车似的。

三伏热不热,就看六月十六!今年三伏10年一遇,今夏热到哭?

从上述农谚 来看,如果这天是晴天,那大概率接下来会一直炎热下去,那么,朋友们,您们那边天气如何,但不管咋样,三伏天快来了,赶紧做好防暑工作才是。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