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07日 23:26 1 admin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民间谚语流传千年,“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到底啥意思?

今年小暑过午了吗?有没有“穿棉衣”的可能?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小暑到底啥时候到?古人咋看?

2025年7月7日凌晨4点多,太阳黄经刚好走到105度,这就是小暑交节的准确时间

有天文历法记录,有气象台标注,换句话说——今年的小暑早过了午时。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11个。

两个字——“小”“暑”,已经把它的身份交代清楚了,热,已经来了,但还没到最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一段老话,翻出来看,“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说白了,六月初才刚起势,还热得不彻底,等月中再去看,那才叫烫。

这种讲法,听着挺文气,可真正懂得啥叫小暑,还得看“三候”。

小暑第一候,温风至,风不再是凉飕飕的春风,已经发热,热风裹着湿气吹来,像是锅里冒出的水蒸气。

二候,蟋蟀居辟,蟋蟀从田边转移阵地,藏进屋里墙角,预感到外头热得不行。

第三候,鹰乃学习,小鹰不再是窝里的菜鸟,开始练飞,也许是热得窝里待不住了。

有人说,小暑不过是“夏天的前菜”,没那么热,其实这话说得也不全对。

江南一带,小暑往往就是出梅的信号,梅雨季一结束,紧接着就是“入伏”。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气压低、湿度高、气温飙,湿热合体,屋里屋外都像蒸笼

农人有句老话:“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可见这节气,压根就不是清凉的节骨眼。

真正让人琢磨的,是这一年的特殊点。

2025年小暑,是凌晨来的,这就引出一句老话:“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意思得仔细掰开来说。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这句“小暑不过午”,到底在说啥?

说起来,这句老话流传很广,可真懂的没几个,有人以为是在说“小暑这天上午不热”,也有人当成了预报气象的口诀,其实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不过午”,指的是当天小暑发生的时间,如果是在中午前发生,就叫“不过午”

反过来,如果小暑节气落在了下午,那就是“过午”,这要看精确到小时的节气点。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今年,小暑交节点在7月7日凌晨4点04分,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连早饭时间都还没到,离中午差了好几个小时。说白了,2025年小暑肯定“不过午”

那“大暑棉衣捂”又是什么意思?难道真有人在大暑穿棉袄?

其实这是种“倒口”,也是民谣里常见的用法,并不是说真的冷到需要穿棉衣,而是形容天气变得不按套路出牌,大热天里气温突然反常

比如夏至过后遇到强降雨,或是冷空气南下,都会让人有种“该热不热”的错觉,棉衣,自然是个夸张词。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小暑不过午”预示接下来的天气会出些怪事。

从农历经验来看,小暑节气如果来得早,暑气积蓄得少,反而会在大暑时节有异常气候。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哪怕只是三五天的低温或阴雨,对庄稼、对人身,都够呛。

再说一遍,今年小暑发生在凌晨4点04分,节气时间明确,黄经105°,一分不差。

这么一来,根据这句谚语的老逻辑,今年大暑阶段,可能不会稳定高温,反而可能“捂”出点反常劲儿。

这还没完,这句俗语还有续集。

“小暑逢单伏穿棉,小暑逢双旱到秋”,又是句压韵的老话。啥意思?

“逢单”“逢双”,说的是小暑与三伏第一天之间隔几天。

如果同一天,那叫“逢单”;隔几天,那叫“逢双”。

2025年,小暑在7月7日,初伏则在7月20日,中间差了13天,自然算“逢双”。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按照这句老话推理,“逢双”就意味着,接下来可能旱情不断,一直持续到入秋

也就是说,从小暑到白露,可能雨水偏少、空气干燥,这种天气最怕伤禾苗,也容易让人上火。

当然,这些话不能当作绝对定律。

老话是经验总结,有参考价值,但不等于气象台通告。咱们拿来看个势头、琢磨个心里准备,不等于真能代替预报。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不过说到底,节气时间确实是准的,今年小暑“不过午”,也“逢双”,两个信号都摆在这了。

到底接下来的大暑“捂不捂棉衣”,老天会不会给个凉意惊喜?得看实际天气走向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2025年三伏天咋安排?有多难熬?

三伏天三个字,不用多解释,光听着就觉得热,可这热,还真不是一般的热。

它是黏在天上的闷热,像湿毛巾捂在脸上,一闷就是一个月。

今年三伏时间早就定下来了,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一共30天,分三段:初伏10天,中伏10天,末伏10天,没有加长伏。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要知道,伏天怎么算,不是随便拍脑袋。

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初伏,第四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进末伏

这种算法,几千年不变,它不是看天气,是看天干地支,天文节律算得明明白白。

今年初伏从7月20日开始,正好卡在小暑之后第13天。

这么一看,刚才提到的“逢双”就对上了。

小暑没和伏天撞一起,节气和伏的起点拉开了距离,按照老话说,这种年份不安稳,容易干燥少雨

问题还在后面。伏天不是热一两天,是天天热,热得不让人歇口气

这30天,太阳像火炉,湿气又重,人体散热困难,老人小孩都遭罪。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特别是南方城市,晚上温度也不降,空调一关立马汗出如浆。

中伏正赶上三伏中间那段,一般是最狠的

2025年中伏从7月30日开始,正好是阳气最盛、湿气最重的时候。

空气湿度大,汗排不出去,体内热气就憋着。

中暑、热射病、血压波动、皮肤湿疹,全都爱在这时候找上门,再遇上城市热岛效应,气温晚上都不掉,人体一点都缓不过来。

有人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不当回事。

但连气象部门都发提醒,2025年入夏以来,部分地区连续高温日将超过15天以上,尤其长江中下游、华南和川渝片区,要防范极端热浪冲击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讲到底,伏天的难受,不止靠温度计能看出来。

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城市密度,全都能决定这三伏到底多折磨人

尤其是中伏期间,温差小,气压低,人容易头昏脑胀,情绪暴躁,晚上睡不踏实,白天也懒得动。对上班族来说,坐在办公室都觉得燥。

最危险的是“热射病”,这病不是单纯中暑,是身体调节系统崩了。

体温飙到40℃还不出汗,意识混乱甚至昏迷,严重时致死都有可能,2024年南京、重庆就有相关病例报道,提前给2025年提个醒。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说回来,小暑一过,大暑将至,伏天全程都在这俩节气之间。

今年小暑“不过午”,节气早,伏天准时来报到,大暑时间卡在中伏之间,这热劲儿,估计得连成片了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小暑怎么过?传统习俗和养生门道

说到过小暑,老百姓没那么讲究排场,可也讲些规矩。

江南人讲“食新”,图的是尝头口稻米;北方人包饺子,说是“头伏吃饺子不生病”

这些讲法,不是为了仪式感,实打实就是顺应气候、调理身体。

太阳正毒,衣服被褥全搬出去晒,说是晒霉祛湿,在江南,书籍也要拿出去晒,说是“晒书节”,其实就是怕潮湿把纸都泡软了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现在人讲究养生,不迷信了,可该注意的还是得注意。

高温天里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白天硬撑,晚上猛吹空调

室内外温差大,身体一冷一热容易失调,特别是胃肠和心脑血管,最怕冷热交替突变

吃的方面,夏天不讲油腻。苦瓜、丝瓜、冬瓜、绿豆、黄瓜,全都是“清热解暑”的好货

有人不信,说自己平时就不爱吃菜,三伏天也照撸串火锅。

后果就等着上火、拉肚子、中暑来一块找上门。

医生建议的,都是老一套:饮食清淡,多喝水,按时休息,别熬夜,别在午间出门晒太阳,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好待在室内,这些听着普通,真做起来就知道管用。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别以为热就一定出汗多,有些人三伏天还干燥得鼻子出血,就是水分和电解质没补上来

光喝白水不够,还得注意盐分、电解质平衡,绿豆汤、淡盐水都是老法子。

身体不好的,尤其老人小孩、孕妇,或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

有时候不是天气热,而是身体“热不出来”,一点点闷着,就可能出问题,千万别以为坐屋里就安全,夏季猝死病例,有不少发生在空调屋里。

防晒也不是光女生的事。

晒伤之后皮肤脱皮、水泡、感染,一点都不稀奇

在三伏天里出门,帽子、伞、防晒霜,样样都不能少。

“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啥意思?今年小暑过午吗?

所以,“小暑不过午,大暑棉衣捂”其实是老一辈总结的经验之谈,提醒人们注意气温变化的节奏。

今年小暑是否“过午”,还得看当日午后气温走势。

如果午前就热得厉害,那可能大暑还不至于极端闷热;但如果“过午”才升温,那就得提前准备防暑降温,别真让“大暑棉衣捂”成了现实。

参考资料:

1. 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2025年节气时间表及三伏推算说明

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原文与现代注释,中华书局版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夏季防暑降温健康提示2024版》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