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李梦归队之争:巅峰过往与当下质疑,女篮该如何取舍?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06日 22:41 1 cc

李梦该不该回归国家队?争议背后藏着女篮的现实难题

训练馆的 LED 屏正回放着 2023 年亚洲杯决赛画面,李梦在第四节面对日本队双人包夹,一个交叉步变向过掉防守人,在空中对抗中拧着身子把球送进篮筐 —— 场边观赛的球迷突然炸了锅:“就这球,现在队里哪个能打出来?” 可转头看训练场上的实时画面,她略显臃肿的身形又让议论声低了八度。李梦究竟配不配重返国家队?这个问题像块石头压在中国女篮球迷心头,答案或许比想象中复杂。

李梦归队之争:巅峰过往与当下质疑,女篮该如何取舍?

先聊聊那些绕不开的质疑声。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训练视频里,李梦跑动时腹部的赘肉确实明显,和东京奥运会时期那个飞天遁地的 “女版詹姆斯” 判若两人。有网友直言:“30 岁就这状态,还不如给年轻人腾位置。” 甚至有篮球评论员在节目里放话:“职业运动员管不住体重,就是对事业不尊重。” 这些声音并非全无道理,毕竟竞技体育的残酷之处就在于,状态下滑的运动员总会被更快更强的后辈取代。

李梦归队之争:巅峰过往与当下质疑,女篮该如何取舍?

但篮球从来不是简单的体重秤和秒表能衡量的运动。还记得东京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吗?面对世界排名第三的澳大利亚队,李梦在第三节独得 15 分,用连续三个不讲理的三分球把分差拉开到两位数,那种 “老子今天就要赢” 的气场,让解说员喊破了嗓子。再看 2021 年亚洲杯决赛,她在第四节被对手肘击眉骨,流着血罚进关键球,末节独得 8 分逆转日本队的画面,至今仍是很多球迷手机里的珍藏。正如老教练马连保所说:“大赛里的那股狠劲,是练不出来的,得靠一场场硬仗喂出来。”

李梦归队之争:巅峰过往与当下质疑,女篮该如何取舍?


从球队战术层面看,李梦的作用更是难以替代。现在的日本女篮靠着 “小快灵” 战术称霸亚洲,主力后卫宫崎早织身高才 162 厘米,却能靠着速度搅乱对手防线。可李梦 183 厘米的身高搭配 80 公斤的体重,简直是为克制这种打法量身定做。她的第一步启动速度在亚洲后卫里能排进前三,更要命的是突破时的身体对抗能力 —— 去年世界杯对阵日本队,她多次顶着两名防守队员强行上篮,造成 7 次罚球机会,这种 “以大打小” 的杀伤力,目前队里的年轻后卫谁也学不来。有数据为证:李梦在场时,中国女篮对阵日本队的内线得分能提升 12%,这就是战术刚需的硬指标。

李梦归队之争:巅峰过往与当下质疑,女篮该如何取舍?


更让人动容的是她这两年的挣扎与坚持。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时,她剪掉留了多年的金发,在社交媒体发了张寸头照配文 “从头再来”;在云南海埂基地的特训中,她每天加练 200 个三分球,助教透露她的投篮命中率稳定在 42%;最新的体能测试显示,她的 3/4 场折返跑成绩比去年快了 0.3 秒,体重也减到了 78 公斤,和巅峰时期只差 1 公斤。有球迷拍到她训练后独自加练核心力量,汗水浸透的训练服能拧出水来,“她不是没努力,只是低谷期的挣扎没人看见”。

李梦归队之争:巅峰过往与当下质疑,女篮该如何取舍?


当然,教练组的顾虑也并非空穴来风。30 岁的年龄意味着伤病风险增加,去年 WCBA 联赛她就因膝盖劳损缺阵 5 场,而队里的杨舒予、金维娜等年轻后卫正处于上升期。但问题在于,巴黎奥运会后女篮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能在国际赛场稳定贡献 15 + 得分的球员只剩李梦和韩旭两人。正如前国手苗立杰所说:“培养新人需要时间,但眼下的亚洲杯、亚运会等不起,李梦这样的即战力,不用太可惜。”

李梦归队之争:巅峰过往与当下质疑,女篮该如何取舍?

说到底,争论的核心不是李梦是否完美,而是我们该用什么标准评价运动员。有人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有人记得她逆境中的怒吼;有人计算着年龄,有人看重她大赛里的关键球。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时李梦 33 岁,参考美国女篮苏・伯德 39 岁还在打奥运,她的经验和射术完全能成为球队的 “定海神针”。如果因为短期争议放弃这样一位功勋球员,等到年轻球员顶不上来时,恐怕真要追悔莫及。

李梦归队之争:巅峰过往与当下质疑,女篮该如何取舍?

篮球场上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永远的巅峰,而是跌落谷底后的反弹。李梦曾说:“穿上国家队战袍的那一刻,所有质疑都得用汗水回应。” 或许我们该给她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 毕竟,那个在球场上眼里冒火的李梦,是中国女篮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