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抖音推荐 2025年05月24日 09:30 1 admin

初夏,京城的风里还裹挟着一丝温婉的凉意。我 从喧闹的南锣鼓巷拐入静谧的 黑芝麻胡同, 远远地就看见一座气势不凡的四合院, 广亮大门一间,硬山顶,合瓦清水脊,汉白玉的圆门墩 默默 地立在两旁, 七级台阶两边,两方上马石十分罕见。这便是京城有名的四合院黑芝麻胡同 13号。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这座宅院 建于清代晚期,原是荣禄的叔父、刑部尚书兼四川总督奎俊府邸 的一部分 ,民国时期成为顾孟余住所,如今已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跨入大门,迎面 一座一字影壁,仿佛将尘世的纷扰彻底隔绝。 穿过两 侧屏门,便进入第一进院。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走进院子,往昔的繁华虽已淡去,但岁月沉淀下的痕迹却愈发清晰。第一进院的南侧,九间倒座房安静地排列着,硬山顶搭配合瓦清水脊屋面,朴素中透着几分庄重。北侧的八间过道房,成为通往第二进院的必经之路。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行至第二进院,一殿一卷式的垂花门映入眼帘,这座垂花门宛如一位婉约的民国女子,身姿婀娜,将第二、三进院巧妙分隔。穿过垂花门,第三进院的景致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正房三间,前出廊,两侧各有一间耳房相伴;东西厢房各三间,皆是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与其它四合院明显区别是, 抄手游廊环绕着院内各房,廊上的倒挂楣子精致细腻,下方的坐凳似乎还留存着当年主人们休憩时的温度。而 主人 旧时精心打理的花园,如今已被黑芝麻小学占用,课间时分,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这片曾经幽静的园地上,为老宅院增添了别样生机。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顾孟余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 1888 年出生于宛平,祖籍浙江上虞。15 岁时,入京师大学堂,专修德语和法国文学。1906 年,他被选派赴德国留学,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钻研电学和政治经济学。 1910年, 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自此将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作为自己的首要政治目标。 1911年,回国参加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成功后,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邀请顾孟余担任教育部司长 ,他以 学业未完 为由 ,在德国继续读书。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1913 年,“二次革命” 爆发, 他再次 回国投身革命。革命失败后,他隐居上海,后受德国西门子公司聘请,出任北京分公司工程师,自此定居北京。在此期间,他 初心不改 ,与同盟会同仁保持紧密联系,为他们提供北洋军阀政府的重要情报。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顾孟余受聘任德文系主任,后又兼任经济系主任及教务长数年。他博学多才,精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融汇文理,堪称百科全书式的教授。凭借广博的知识面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他的课程成为北大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逢 授课,偌大的教室总是座无虚席,不仅本系学生踊跃选修,外系乃至外校的学生也慕名前来聆听。在北大任教期间, 不仅在学术上颇有建树,还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支持校内学子参与相关活动,自己也亲自为《新青年》杂志撰稿。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五四 运动后, 顾孟余 正式踏入中国政治舞台。作为老同盟会 员,他坚定地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主张,选择了国民革命的道路。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坚决拥护,成为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此后,在李大钊推荐下,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逐步上升,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中央宣传部长等要职。 随着蒋介石 掌国民党大权,其独裁行径日益显露,顾孟余与蒋介石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1928 年,蒋介石企图通过武力统一全国,实行独裁统治,顾孟余对此极为不满。他 牵头在北平 成立 “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公开反对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主张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以实现真正的民主革命。此次反蒋行动,在国民党内部引发巨大震动,也让蒋介石对顾孟余等人恨之入骨。为此 南京国民党中央开除了顾孟余党籍,并明令通缉。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九一八 事变之后,中日战争一触即发,铁路作为战争运输的关键线路,战略意义重大。蒋 介石 考虑到 顾孟余 在德国留学经历,让他 任铁道部长。直到此时,顾孟余才终于以自己在欧洲留学时学到的知识,为国家干点实事。在他担任铁道部长期间,连接湖北湖南广州三省,修筑三十年还没完工的粤汉铁路成功竣工,为抗战爆发后的物资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彼时,旧中国铁路建设发展滞后,管理混乱 顾孟余 上任后,立即对铁路管理进行全面整顿。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他向德国借款,发行铁路建设公债。这些举措在短时间内便取得显著成效,国有铁路营业收入显著增加,支出减少,设备得到维修与改善,客车和货车的通车速度加快,里程增加。在 任内, 除了粤汉铁路全线竣工, 陇海线潼关至西安段、西安至咸阳段通车,浙赣线金玉段、玉南段通车,连云港筑港工程竣工,苏嘉铁路和钱塘江大桥开工,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卢沟桥事变后,顾孟余坚决反汪精卫的变节行为,再次回归学界。 1941年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离职,校长职务空缺。中央大学为民国第一学府,具有浓厚的官办背景。蒋介石考虑再三,最后听从陈布雷建议 起用 顾孟余。顾孟余 上任 第三天,就公开向校内外 宣布 自己治校理念:学术思想自由,一切党派退出学校。由此拉开了中央大学史上大胆创新改革的序幕。他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模式建校,补充了不少学科院系,使中央大学具有文、理、法、农、工、医、师范等 7个学院,40多个系、科、组,2000多名学生,成为国内系科最为齐全的综合大学 期间,中央大学校内文学、艺术团体活跃,墙报如雨后春笋。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某日 蒋介石 召集重要会议, 要求重庆各大学校长出席。 其它 校长均尊命而到,唯独顾孟余派训导长出席,自己 不去 。蒋介石十分恼火, 在会上 指桑骂槐撒了一通气。有人将此 告顾孟余,他不 不向蒋介石赔礼致歉,反而以辞职来表示不满。 的辞职在中央大学引起 轩然大波 ,学生全体罢课, 上街 请愿, 只为 挽留顾校长。蒋介石 只得 放下架子,两次上门挽留 顾孟余,均无果 。顾孟余辞职后,国民政府先后考虑让吴南轩、陈立夫来中央大学 校长, 学生反对,闹出 驱吴拒陈 风波。无奈之下,蒋 介石只好 亲自担任中央大学的校长,风波才算平息。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抗战胜利后,顾孟余曾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他拒不就职。从中央大学辞职后,又成为闲云野鹤。新中国成立前夕, 未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久居香港 后寓居于日本、美国等地,从事学术和政策研究,直到 1969年回到台湾定居。晚年的顾孟余,除了 在台湾 多所 高校担任客座教授, 向年轻学子们传播知识, 也会在一些公开场合发表对时局的看法,倡导两岸和平统一,为促进两岸交流 发挥余热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顾孟余夫妇膝下无子女,晚年是在 病和寂寞中度过的。他常对来看望他的人表述自己的思乡之情,希望在有生之年回故乡 看看 ,能够叶落归根。 1972年6月 临终之际, 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 串钥匙,对身旁的护士说: “你 们若 到大陆旅游, 住进我 北京的 家里 不用住宾馆 ” 那语气,仿佛故居仍在他的守护之下,从未远离。这简单的话语,饱含着他对黑芝麻胡同13号故居深深的执念。顾孟余享年85岁。

黑芝麻胡同13号:岁月深处的民国风华

从故居出来,阳光依旧洒在胡同里,一切似乎都未曾改变,可我的心境却已截然不同。顾孟余的一生,从求学到从政,从学术研究到投身革命,再到为国家的铁路事业鞠躬尽瘁,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探寻着国家和民族的出路,虽历经波折,却始终初心不改。这座故居,不仅是他曾经生活的地方,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如今在他东花园里读书的小学生们,是否还记得这位老房东?或多或少了解点他的故事呢?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