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会担任什么职务?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15日 12:45 1 admin

说起来,改变历史走向的,有时候真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计划,可能就是一顿没吃完的早饭,或者几架没当回事的侦察机。

1950年11月25号,朝鲜大榆洞。

志愿军司令部的木板房里跟往常一样,人来人往,电报声滴滴答答响个没完。

彭德怀司令员刚带着人出去勘察地形,屋里剩下几个参谋和秘书处理收尾工作。

谁也没把头顶上刚飞过去的美军飞机当回事,那玩意儿天天来,跟苍蝇似的。

可谁都没想到,这次来的不是苍蝇,是索命的秃鹫。

四架B-26轰炸机没打招呼就一头扎了下来,扔下的不是普通炸弹,是凝固汽油弹。

木板房碰上这玩意儿,就跟干柴遇上烈火,一瞬间就成了个大火炉。

屋里的人,连滚带爬地往外冲,大部分都跑出来了,就是身上挂了彩。

可等火灭了,大家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少了两个人。

其中一个,是刚来战场一个多月的“刘秘书”。

这个“刘秘书”,大名叫毛岸英。

几小时后,一封绝密电报摆在了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的案头。

彭德怀司令员亲笔拟的电文,字字千钧:“今日,志愿军司令部遭遇敌机轰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牺牲。”

寥寥数语,一个年轻生命的句号就这么画上了。

但对整个中国来说,一个巨大的问号,却随着大榆洞的那股黑烟,升了起来。

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会担任什么职务?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毛岸英这个人,命挺苦的。

他不是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恰恰相反,他的童年是泡在黄连水里的。

八岁那年,他亲眼看着母亲杨开慧被抓走,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他和弟弟岸青、岸龙被地下党送到上海,本来是进了党办的幼稚园,日子还算安稳。

可没多久,组织被破坏,他们几个就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流落在了十里洋场。

那几年的上海滩,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活地狱。

卖报纸、捡破烂、睡在马路边,跟小混混抢食吃,被人打得鼻青脸肿是家常便饭。

这段经历,就像一把锉刀,把一个本来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硬生生磨成了一个见识过社会最黑暗一面的“小赤佬”。

他后来跟人说,那时候他对“阶级”这两个字的理解,比任何书本上写的都深刻。

因为他真的饿过肚子,真的被人当狗一样踹过。

直到1936年,他才被组织找到,辗转送去了苏联。

在莫斯科郊外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他的生活才算真正走上正轨。

他从一个叫“永福”的流浪儿,变成了“谢尔盖”,开始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

这孩子也争气,脑子聪明又肯下功夫,俄语说得跟母语一样溜,学习成绩拔尖,很快就成了共青团的干部。

苏联的红色教育,把那段街头生涯留下的伤痕,一层层包裹起来,锻造成了坚硬的政治信仰。

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会担任什么职务?

如果故事就这么发展下去,他也就是个优秀的红色青年。

但1941年,德国人打过来了。

苏德战争爆发,整个苏联都动员了起来。

毛岸英骨子里那股劲儿也被点燃了。

他一连给斯大林写了三封信,掰开了揉碎了讲,自己是中国共产党的孩子,苏联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现在家被打了,哪有站着看的道理?

他坚决要求上战场。

他的请求最终被批准了。

但这可不是去前线体验生活,而是正儿八经地进了军校。

苏雅士官学校、恩格斯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他把当时苏军最顶尖的军事院校读了个遍。

尤其是在伏龙芝,他学的是最时髦的诸兵种合成作战。

那会儿国内的解放军还在琢磨怎么打运动战、游击战,他已经在图纸上推演坦克集群怎么配合炮兵和步兵撕开敌人防线了。

1944年,理论变成了实践。

他被授予中尉军衔,担任一个坦克连的党代表,跟着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从苏联境内一路打了回去,最后开着坦克冲进了柏林。

炮火连天的东线战场,是当时全世界最残酷的绞肉机。

他亲眼见过成片的尸体,闻过炮弹炸开后混着泥土和血的腥味。

这段经历让他跟当时国内绝大多数指挥员都不一样,他不仅有现代军事理论,还有指挥技术兵种打一场现代化战争的实战经验。

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会担任什么职务?

1946年,一身苏军戎装的毛岸英回到了延安。

他本以为可以立刻投身到解放战争中去,没想到父亲毛泽东同志给他下了第一道“命令”:把洋气的军装脱了,换上老百姓的粗布衣,跟着老乡去学种地。

这一下,把他从云端直接拽回了黄土地。

毛泽东同志看得明白,这个儿子在苏联待了十年,嘴里说的是俄语,脑子里装的是欧洲战场,对中国最基本的情况——农村和农民,已经生疏了。

不把这一课补上,将来要办大事,根基不稳。

于是,毛岸英就成了“劳动大学”的头一个学生,卷起裤腿下到田里,从怎么扶犁、怎么施肥开始学。

后来他又去了土改工作队,跟贫雇农同吃同住,亲手把地契送到老乡手里。

从苏联红军中尉到陕北老农,这个转变不可谓不大。

他把自己在苏联学到的“术”,在中国的土地上重新淬炼,寻找那个“道”。

建国后,他又主动要求下基层,跑到北京机器总厂当了个党委副书记。

他跟工人师傅们一起倒班,钻到油腻腻的机床下面研究技术问题。

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兴致勃勃地规划,说自己打算在工厂里扎下根,“至少干十年”,把中国自己的工业体系摸透。

从农民到工人,这条路走下来,毛泽东同志的用意已经很清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光懂书本和国外不行,必须得脚上沾过泥,手上沾过油,知道这个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老百姓到底在想什么。

这叫“储才于民”,不是把他圈在红墙里当宝贝养着。

时间回到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他主动请战。

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会担任什么职务?

很多人劝他,国家刚安定,您就在后方搞建设多好。

但他的理由很硬:我是军人出身,又懂俄语,在前线能当翻译,能协助指挥,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

彭德怀司令员起初也不同意,觉得太危险。

但毛岸英坚持,最后还是毛泽东同志拍了板:“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他不去谁去?”

于是,他成了志愿军司令部里最特殊的“刘秘书”。

可命运就是这么爱开玩笑,他一身的本事还没来得及完全施展,就被那几枚从天而降的凝固汽油弹,连同一个叫高瑞欣的参谋一起,定格在了28岁。

假如,那一天美军的侦察机没发现那个小山坳,假如那四架轰炸机偏离了航线,假如他那天早上没有留在作战室…

历史没有假如。

但我们可以沿着他已经走过的路,看看那被烧断的未来,本来通向哪里。

以他在苏联的军事背景,回到国内,他就是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那种人才。

五十年代军队要全面学习苏联,搞正规化,谁比他这个伏龙芝毕业、指挥过坦克的军官更懂?

他既了解苏军的长处,又通过基层锻炼知道了中国的短处,这个“翻译”和“桥梁”的角色,无人能替代。

他很可能在总参谋部或者后来的国防科工委,成为推动军队从“小米加步枪”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型的关键人物之一。

再看他的工厂经历。

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会担任什么职务?

他对工业的热情是真的。

凭着他在苏联见识过的工业体系,加上在北京机器总厂的实践,他如果继续走下去,在国家搞“一五计划”和大规模工业建设的时候,绝对是一把好手。

他懂技术,懂管理,还懂政治工作,这样一个复合型人才,在计委或者某个工业部主事,是顺理成章的。

还有外交。

他精通俄语、英语,有长时间的跨国生活经验,这在当时闭塞的中国是凤毛麟角。

尤其是在处理和苏联的关系上,无论是五十年代的蜜月期,还是六十年代的交恶期,他这种知根知底、有私人情谊在里面的人,能起到的缓冲和沟通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一个出色的驻苏大使,甚至未来的外交部长,对他来说都不是遥不可及的。

至于那个最敏感的“接班人”问题,从他父亲让他下乡、进厂的安排看,这不是皇子继位的路数,而是在为国家培养一个栋梁之材。

毛岸英的履历,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吃过最大的苦,留过最洋的学,上过最硬的仗,下过最深的基层。

当老一辈革命家逐渐老去,国家需要新的掌舵人时,一个在七十年代正值壮年、经验丰富、功勋卓著、威望和能力都足以服众的毛岸英,凭自己的本事走到那个位置,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大榆洞的火,烧掉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也烧掉了一个新生共和国在未来道路上一个沉甸甸的选项。

今天,在朝鲜桧仓的志愿军烈士陵园里,那块朴素的墓碑下,躺着一个湖南伢子,一个上海“小赤佬”,一个苏联红军中尉,一个中国的农民和工人。

毛泽东同志在得知消息后,沉默了很久,只是对身边的人说:“战争嘛,总要有牺牲,谁让他是我的儿子…

…”

那年冬天,北京的雪下得很大。

参考资料:

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会担任什么职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毛泽东传(1949-1976)》. 中央文献出版社.

彭德怀 著. 《彭德怀自述》. 人民出版社.

武立金 著.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作家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