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本该按时抵达的贺电,至今杳无音信。这便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后,中日关系遭遇的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尴尬场面,她才刚刚坐上首相宝座,就主动伸出了...
2025-10-29 0
2025年10月26日的南海,对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来说,这一天绝对是“流年不利”。
短短半小时内,这艘在海上漂了半个世纪的“老将”,眼睁睁看着两架舰载机一头扎进了海里。
这戏剧性的一幕,不仅让五角大楼颜面扫地,更让外界发现了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事实:美军在南海的一举一动,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解放军几乎是开了“上帝视角”,全程围观了这场“现场直播”。
事情发生在当天下午,刚刚穿越马六甲海峡,大摇大摆闯入南海的“尼米兹”号,正准备配合特朗普的亚洲访问行程,好好“秀一把肌肉”。
结果,肌肉没秀成,反倒先把自己搞得“肌肉拉伤”了。
下午2点45分左右,一架隶属于第73直升机打击中队的MH-60R“海鹰”反潜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突然失控,一头栽进大海。
航母上的地勤人员还没从惊愕中回过神来,仅仅过了大约30分钟,下午3点15分,甲板上又出事了。
一架隶属于第22战斗机中队的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起飞阶段发生严重事故,飞行员紧急弹射逃生,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战机则步了直升机的后尘,成为了南海的“人工鱼礁”。
短短30分钟,两起坠机,这在全球海军史上都堪称罕见。
万幸的是,3名直升机机组人员和2名战斗机飞行员都成功获救,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但对于一心想在南海“耀武扬威”的美军来说,这比人员伤亡更丢脸。
这艘1975年服役,本该在2026年退休的“尼米兹”号航母,因为“福特级”航母的不断推迟交付,被迫“超期服役”,其老化的蒸汽弹射器和电子系统早已是故障频发。
而F/A-18F战机,算上这一次,已经是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摔的第7架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运气不好”,而是整个美军作战体系在高强度部署下,装备老化、人员疲劳、维护不足等深层次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
美军官方事后极力“降温”,声明翻来覆去只强调“搜救迅速、机组人员平安”,对事故原因、技术故障等关键问题讳莫如深,试图用“例行训练”的陈词滥调蒙混过关。
他们想把这块“遮羞布”盖得严严实实。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块布早就被一双锐利的眼睛从万里之外无情地揭开了。
就在美军手忙脚乱地处理残局,试图封锁消息时,一个更令他们不安的事实浮出水面——中方对此事了如指掌,而且是“第一时间”掌握。
10月27日,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堪称“艺术”。
郭嘉昆首先对事故表达了关切,甚至表示中方愿意提供“人道主义协助”。
这句话听起来客气,但潜台词却异常清晰:“你们在哪儿出的事,出了什么事,我们一清二楚,需要帮忙捞飞机或者救人吗?”
这句看似友善的问候,实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实力展示,瞬间让美军的“低调处理”变成了欲盖弥彰的笑话。
紧接着,郭嘉昆话锋一转,严厉批评美方“频繁派舰机赴南海炫耀武力”,直指这才是“海上安全问题的根源”。
这一套“先礼后兵”的外交组合拳,打得有理有据,既展现了人道主义姿态,又毫不含糊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立场。
外界不禁要问,中国是如何做到对美军航母的动向,乃至甲板上的突发事故都如此洞若观火的?
答案就隐藏在中国近年来在南海构建的强大态势感知能力之中。
如今的南海,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任由外军横行的“信息真空地带”。
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已经成功构建起一个由“高分系列”遥感卫星、天基海洋监视系统、部署在南海岛礁上的大型雷达站以及常态化海空巡逻兵力组成的“立体防御与监控体系”。
当“尼米兹”号还在马六甲海峡晃悠时,它的航迹、速度、编队构成等信息,恐怕早已被天上的“眼睛”锁定。
当它进入南海,更是进入了一个被严密监控的“透明区域”。
从高空卫星的俯瞰,到岛礁雷达的扫描,再到附近游弋的中国海军舰艇和空中巡逻的战机,“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几乎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甚至有分析认为,舰载机起降这种高频次的甲板活动,都会产生独特的电磁和红外信号,完全有可能被中国的技术侦察手段捕捉到。
所以,当那架MH-60R和F/A-18F接连坠海时,美军看到的可能是混乱的甲板和飞溅的水花,而解放军在后方的指挥中心屏幕上看到的,可能是一场完整、清晰、包含了各项参数的“事故全程回放”。
这个惊人的事实说明,美军想在南海搞“突然袭击”或“秘密行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事故发生的时间点极为敏感。
同一天,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正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盟峰会。
“尼米兹”号航母的南海“巡航”,本意是为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和外交活动撑腰打气,用强大的军事存在感向地区国家传递“美国回来了”的信号。
结果,这“助阵”不成,反倒成了“砸场子”的。航母上的飞机都接二连三往下掉,还怎么让盟友相信你能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这无疑是对特朗普政府的一次“双重打击”。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特朗普大谈“地区和平与合作”的同时,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独立广场和安邦公园等地,爆发了数百人规模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抗议者高举“自由的巴勒斯坦”、“特朗普是种族灭绝推手”等标语,矛头直指特朗普。
他们不仅抨击美国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更明确指责其在南海“挑起事端”、“破坏地区和平”。
一场发生在海上的军事事故,与一场发生在陆地上的街头抗议,看似无关,却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威慑+外交拉拢”来维系其霸权地位的策略,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阻力。
东南亚国家一方面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另一方面也对美国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重标准感到厌倦和警惕。
美军航母的“神话”因事故而褪色,其外交倡议又因自身行为而显得虚伪,最终落得个“两头碰壁”的尴尬境地。
与美军的狼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沉稳而有力的应对。
就在外交部回应美军坠机事件的同一天,中国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宣布将在南海相关海域开展“试验活动”。
外界普遍将此解读为,中国最先进的航母“福建舰”可能即将进行关键性的海试,或是为正式服役做最后的准备。
一边是服役50年、事故不断的老旧航母,另一边是即将入列、采用电磁弹射等尖端技术的新型航母。
这一新一旧的强烈反差,本身就是一则无需言说的声明,清晰地展示了地区力量天平的变化趋势。
中国没有选择与美国进行口头上的意气之争,而是用实际行动,用科技的进步和国防实力的增强,来回应一切挑衅和质疑。
参考资料:
两架美军机在南海相继坠毁,中方表态
2025-10-27 15:47·环球时报
相关文章
一场本该按时抵达的贺电,至今杳无音信。这便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后,中日关系遭遇的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尴尬场面,她才刚刚坐上首相宝座,就主动伸出了...
2025-10-29 0
“熊孩子说要锻炼舌头的力量,然后把我刚买的10克的金豆子吞下去了。”10月27日,江苏昆山纪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她家孩子身上的奇葩事。纪女士介绍,1...
2025-10-29 0
巨蟹的朋友,最近是不是又在“悄悄扛”?要么是为了藏在心里的心愿,比如把家里的事安排得妥帖、让在乎的人过得舒心,每天挤时间买菜做饭、听家人说心事;要么是...
2025-10-29 0
2025年10月23日深夜在美国自己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了个帖,直接宣布跟加拿大所有的贸易谈判都停了。原因呢?就因为加拿大安大略省搞...
2025-10-28 0
高铁开出保定东站不到四十分钟,沧州西站广播就报站,可这两百公里把河北劈成两半,一半人把驴肉压成圆饼,一半人把驴肉切成方片,游客上午还在古画前踮脚,下午...
2025-10-28 0
据微信公号“承德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月23日,上板城热电厂首站开始逐步升温,承德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开始热态调试,11月1日正式供热。 本取暖期...
2025-10-28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