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这个国家,如今在国际上的存在感,几乎全靠碰瓷。一面在台湾问题上上蹿下跳,扮演反华急先锋,另一面,却顶着“欧洲淫窟”的帽子,靠出卖国民的皮肉来维持...
2025-10-27 0
国民党这轮人事地震,不是内斗,是一场自救。
211人集体辞职,听起来像溃败,实则是断腕。
郑丽文接手的不是一个政党,而是一艘漏水的船——地方党部三无:没人、没地、没钱。
台中党部连办公室都搬进了共享空间,月租省了六成。
这不是节俭,是生存模式被迫重构。
她没时间安抚情绪,必须立刻重建骨架。
她下的第一招,是“拆墙”。
朱立伦系留了32%,不是妥协,是稳住基本盘;王金平公开站台,陈宜民进组发会,意味着老牌地方势力被纳入新体系;侯友宜系统悄悄搭上热线,新北12个区党部完成交接——这不是收编,是把原本各自为政的军头,拉进同一个作战室。
她知道,光靠口号救不了国民党,得靠实打实的组织触角。
更关键的是,她把“人”换成了“功能”。35岁的詹为元掌青年事务,不是因为年轻就该上位,而是年轻人懂社交媒体、懂Z世代的焦虑;叶匡时执掌政策会,南方的在地经验补上了北台湾的空洞;黄裕钧坐镇大陆事务部,不是亲中,是专业。
他不是政治花瓶,是两岸交流的“老手”,曾参与过两岸经贸论坛的实务对接。
这信号很明确:过去靠关系、靠派系的对陆沟通,该升级了。
她要推出的“2.0版九二共识”,不是旧瓶装新酒,而是重新定义“共识”的内容。
不是谈政治定位,而是谈“可操作的共同利益”:恢复两岸青年交流,第一站选金门。
为什么是金门?
因为它不是政治符号,是生活现场——两地渔民共用渔港、学生共读一本书、老人共守一个庙。
她想让两岸关系,从“谁代表中国”回到“我们怎么一起过日子”。
这背后,是民调给的路标。67%泛蓝支持者要的是“明确两岸论述”,不是模糊的“维持现状”。
他们厌倦了“不统不独”的空转,他们要的是能带孩子去厦门看展、让长辈去福州看病、让中小企业能顺利卖货到大陆的路径。
郑丽文不是想讨好大陆,她是想赢回自己的选民。
但阻力比想象中大。
黄复兴系统内部开始分裂,有人怕她“太软”,有人怕她“太急”;民众党趁机挖墙脚,把国民党里那些想改革、怕传统、嫌老派的年轻人,用“青年公民平台”收编;绿营已经在媒体上铺天盖地渲染“国民党内乱”,试图把这次重组污名化为“自我瓦解”。
而大陆这边,国台办那句“期待良性互动”,不是客套,是观察窗口。
他们不关心谁当主席,关心的是:这个党,还敢不敢谈交流?
还愿不愿意做桥梁?
如果郑丽文真能重启青年交流、恢复经贸对话,哪怕只是小规模试点,都会被视作“可对话的信号”。
真正的考验,不在12月的全代会,不在2026年的白皮书,而在2026年县市长选举。
她设计的“初选+民调+党员投票”三轨制,是想打破地方黑箱,让真正有基层能力的人冒头。
但问题来了:当一个党员连党费都缴不起,他还能投票吗?
当一个候选人连竞选总部都租不起,他凭什么赢?
国民党现在不是在选人,是在选方向:是继续当一个靠历史光环、靠老人情面、靠“反共”口号活着的政党?
还是变成一个能解决年轻人找工作、老人看不起病、中小企业被关税卡脖子的实用型政党?
郑丽文的棋局,是把“两岸”从政治议题,变成民生议题。
她不是在谈统一或独立,她是在问:如果两岸关系是空气,我们能不能先让它不那么呛人?
她知道,没人会为一个只会喊口号的党投票。
但也许,会有人为一个能让儿子去厦门实习、让妈妈去泉州做体检、让小企业主多卖十箱凤梨的党,重新站出来。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不是推翻谁,而是让一个老政党,学会用新语言,说老问题。
如果她成功了,台湾政坛的格局,会重新洗牌。
如果她失败了,那不是国民党的终结,而是台湾中间力量的又一次溃散。
而这一次,没人能再假装,政治只是口号和立场的游戏了。
相关文章
立陶宛这个国家,如今在国际上的存在感,几乎全靠碰瓷。一面在台湾问题上上蹿下跳,扮演反华急先锋,另一面,却顶着“欧洲淫窟”的帽子,靠出卖国民的皮肉来维持...
2025-10-27 0
近日浙江台州的房东陈女士在打扫退租房客的房间时发现床上遗留着2个蓝色瓶子于是马上拍了照片……事发当日是收租日陈女士像往常一样来到出租屋可是房间无人她也...
2025-10-27 0
来源:北京发布 近日凌晨2点,在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附近,两名男子驾驶电动摩托车肆意“炸街”,噪声扰民。不堪其扰的居民拍下视频,向丰台公安分局成寿寺派出...
2025-10-27 0
膝盖咔咔响、体检报告一片红,打工人想动又怕伤——3月北京体育大学发布的“太极不断劲”VR训练系统,把“气感”装进数据面板,让公园大爷的养生拳秒变“黑科...
2025-10-27 0
最近有个「理财产品」,叫理光 GR IV。这台定焦相机小巧、可以随时放进兜里,滤镜诱人,选择多样,让它成了当之无愧的相机圈顶流之一。但现实是,排队加价...
2025-10-27 0
近日,台湾知名歌手郑智化因为怒斥深圳机场一事登上了热搜。众所周知,郑智化在3岁时因为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但他身残志坚,没有向命运屈服,他演...
2025-10-27 0
10 月 24 日的八宝山,寒风里满是不舍。杨振宁先生的遗体覆盖着国旗,无数人自发排成长队送行。可就在这样肃穆的时刻,三大“刺耳的声音”却冒了出来。真...
2025-10-27 0
真哭到失声?清晨六点多,送别的队伍已在八宝山遗体告别厅外排起长队,冷风刮过,黑伞一片。没有花圈的张扬,只有低低的啜泣声把空气染得发紧。正前排那个单薄的...
2025-10-2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