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孙红霞,2022年被评为“木版水印”技艺西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为荣宝斋木版水印中心技师,技术骨干。先后师从全国劳模、中华技...
2025-10-22 0
日本政坛终于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高市早苗正式出任日本首位女首相。消息传出后,东京政界一片喧嚣,而在海外,尤其是中国,这个名字更是引发了复杂的关注。毕竟,这位被称作“女版安倍”的政坛铁娘子,长期以来以强硬著称,尤其在对华议题上言辞激烈。可让人意外的是,就在她上任的第一天,高市早苗的第一句话,却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她主动释放出“愿与中国对话”的信号。
这话一出,整个日本舆论都炸了。要知道,在竞选期间,她可是靠“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强硬言论赢得了不少选票。而如今风向突变,难免让人怀疑:她是真的转向务实,还是只是在权力游戏中又一次表演?
高市早苗的崛起,并非一时偶然。她1993年进入政坛,在自民党内部步步高升,靠的就是鲜明的右翼立场。她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提出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3.5%,甚至在西南诸岛部署“针对中国”的导弹系统。这一连串言论,使她成为日本政坛最具争议、却又最吸睛的女性政治人物。
但政治现实比口号更冷酷。高市虽然赢得了选票,却也在赢的同时,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危险的平衡线上。公明党退出自民党联盟,让她的新政府一度失去了关键的议会支撑。与此同时,新伙伴日本维新会虽在表面上强硬,却担心激化中日矛盾会冲击经济基础。
更要命的是,日本经济正处于二十年来最艰难的时期。2024年日本GDP被德国超越,跌出全球第三。而在外贸领域,中国仍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占比超过20%。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经济界巨头——经济团体联合会明确向高市施压:“政治分歧不能破坏经济合作。”
这一警告,让高市早苗不得不收起锋芒。于是,在她宣誓就任的那一刻,说出“希望与中国坦率对话”,其实并不只是外交辞令,而是政治生存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中国对高市早苗的上台早有准备。就在她当选自民党总裁的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明确划出了红线: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信守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的承诺。言下之意很清楚——如果她继续挑衅,那就别指望有任何合作空间。
更关键的是,过去几年日本在“对华战略”上屡次踩线。从限制关键技术出口,到派官员窜访台湾,再到在安保文件中“点名中国威胁”,这些都让中方保持高度警惕。可以说,中国的“分寸”早已画得清清楚楚。
而这一次,高市早苗似乎真的有些“怕了”。她深知,继续拿中国当“假想敌”,只会让日本在经济与外交上陷入更深泥潭。数据显示,日本对华出口在2023年下降近12%,但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市场萎缩,而是因为日本企业主动撤出——结果呢?韩国和德国的企业反而趁机填补空缺,拿走了利润。
这让日本商界彻底醒悟:离开中国,根本走不远。也正因此,高市早苗在当选后立刻调整外交基调,她知道,若要稳住经济、保住支持率,必须先稳定中日关系。
当然,任何外交转向都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高市早苗虽然喊出“对话”,但她过往的强硬言论仍是一根刺。中方的态度依旧坚定:日本若想改善关系,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比如停止在台湾问题上挑衅,正视侵略历史,停止充当他国“马前卒”。
不过,这次中方也展现了足够的定力。中国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哪怕面对日本的反复试探,中国依旧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并未轻易关闭合作大门。
从现实角度看,高市早苗也确实别无选择。她计划在上任后首访韩国,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并有意在会期间与中方高层接触。这既是外交试探,也是政治修补。对于她来说,如果能在上任初期促成一次与中国的建设性对话,那将成为她执政的“外交加分项”。
未来的中日关系,很可能进入一个“既博弈又合作”的新阶段。经济上,日本离不开中国;安全上,它又要维持美日同盟的“面子”。高市早苗若想平衡这两股力量,考验的不只是她的外交技巧,更是她的政治智慧。
高市早苗上台,既是日本政治格局的象征性转变,也是中日关系的一次新考验。她曾激烈、也曾傲慢,如今却不得不放低姿态、重新审视中国的重要性。或许,这正是国际政治最真实的一面——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一次,她看似“喊话中国”,其实更像是在对整个日本社会喊话:该回归理性了。
未来的中日关系,依旧曲折,但只要双方都明白和平合作才是最大公约数,那么无论台海风云还是外部压力,都无法撼动东亚的基本稳定。而这一切,就从高市早苗的那句“希望与中国对话”开始。
相关文章
■人物简介孙红霞,2022年被评为“木版水印”技艺西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为荣宝斋木版水印中心技师,技术骨干。先后师从全国劳模、中华技...
2025-10-22 0
保暖比练拳更重要这两天,晨风刺骨,霜气凝草,公园里打拳的人少了,可还有不少老拳友,裹着单衣,迎着寒风,一招一式,认真演练。我看着既敬佩,又心疼。 凌晨...
2025-10-22 0
该来的这一天还是来了,2025年10月18日,一代科学巨匠杨振宁先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举国哀悼之际,谁曾想,先生逝世仅三天,一些躲...
2025-10-22 0
军事上的“等价交换”2025年7月,乌克兰哈尔科夫的街头摆着一架破碎的无人机残骸,机身上“Shahed-136”的字样格外扎眼。乌克兰说这是俄罗斯战争...
2025-10-22 0
咱们天天聊宇宙里有没有外星人,结果找了几十年啥实质性的东西都没摸着。不是宇宙里缺星星缺宜居的行星,现在科学家已经确认了好几千颗系外行星,其中不少还处在...
2025-10-22 1
美国NASA的 “阿耳忒弥斯” 计划致力于为火星登陆铺路,俄罗斯曾规划2031至2040年实现首次载人登月,中国则稳步推进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目标。...
2025-10-22 0
英国国防大臣约抛出 “超 1 亿英镑乌克兰维和预算” 承诺华盛顿却传来截然不同的声音, 特朗普提出 “分割顿涅茨克” 的停火方案。这场持续近四年的俄乌...
2025-10-2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