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无障碍权限被AI“借用”,效率与隐私如何平衡?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4日 17:11 1 cc

现在打开手机,喊一句“帮我订份外卖”或者“给爸妈发个红包”,AI助手立马就能搞定,不用你自己点来点去。

这事儿听着特省心吧,但你知道吗,它能这么“能干”,很多时候是借了个专门给视障朋友用的“无障碍权限”。

本来这权限是帮人的,可现在一到AI手里,便利背后藏着的事儿,可能比你想的要复杂,说不定你的支付密码、聊天记录,都在被悄悄盯着。

无障碍权限被AI“借用”,效率与隐私如何平衡?

AI助手“翻墙”干活,为啥偏选无障碍权限?

2025年大伙儿都叫它“Agent元年”,不管是手机厂商还是AI公司,都想在这事儿上分杯羹。

苹果去年6月就升级了Siri,搞了个AppleIntelligence,小米、vivo这些国产牌子也没闲着,各自推出了MiLM、蓝心大模型这些AI助手,就连OpenAI都凑过来,基于GPT做了个叫Operator的智能体。

大家这么拼,就是想抢下手机端这个新流量入口,毕竟以后谁的AI助手好用,用户可能就跟着用谁的手机。

但AI助手要帮你干活,得先解决一个大问题,手机里的APP都像隔了堵墙。

无障碍权限被AI“借用”,效率与隐私如何平衡?

安全团队有个叫曲子龙的创始人就说过,各个APP为了防数据被乱读,都会设隔离系统,想调用数据得开专门的API接口。

这就好比你想串邻居家的门,得先跟人打招呼要钥匙,不然进不去。

AI要帮你跨APP操作,比如从聊天软件里提地址去订外卖,就得想办法“翻墙”。

无障碍权限被AI“借用”,效率与隐私如何平衡?

本来有两种“翻墙”办法,一种是跟各个APP商量好,统一开接口、定规则,这种方式安全,不会乱读屏幕信息。

但麻烦的是,每个手机厂商标准不一样,APP开发者得一个个适配,成本太高了。

另一种就是用无障碍权限,这权限本来是给视障朋友设计的,能帮他们读屏幕内容、自动点按钮。

AI一用这个权限,不用跟任何APP打招呼,直接就能操作,开发快还通用,不管啥APP都能兼容。

无障碍权限被AI“借用”,效率与隐私如何平衡?

本来想觉得厂商会更在意安全,后来发现他们更急着占市场,为了快点推出产品、少花点钱,大部分厂商都选了无障碍权限这条路。

可他们没多想,这权限一打开,AI能看到的可就不止“帮你订外卖”需要的信息了。

权限一开,你的隐私和钱可能都没保障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让AI读个屏幕吗,能有啥大事?但你仔细想想,无障碍权限一开启,AI能看到你手机屏幕上所有东西,你输支付密码的时候、跟朋友发私密消息的时候、甚至看银行卡余额的时候,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无障碍权限被AI“借用”,效率与隐私如何平衡?

之前有个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说用AI屏幕共享辅导孩子写作文,结果AI把他微信群名称里的小区信息,直接写进作文里了。

这就是AI没分清啥信息敏感,一股脑全读了,我觉得这还只是小问题,要是涉及到钱,那风险才真的大。

新华社今年7月就报道过一起诈骗案,骗子用类似的屏幕读取功能,通过“屏幕共享”看用户在手机上的所有操作,连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都看得明明白白,最后直接远程操控手机转走了钱。

还有湖州警方,今年2月抓过一伙仿冒AI软件的骗子,他们假装是DeepSeek官方,说要“更新软件”,诱导用户开了后台运行和无障碍权限,一拿到权限就开始骗钱。

无障碍权限被AI“借用”,效率与隐私如何平衡?

更让人头疼的是,现在很多APP要权限的时候,就弹个小窗口,大家都习惯性点“同意”,根本不看内容。

北京理工大学有个叫王磊的研究员就说,不少AI应用连个正经的授权互动都没有,用户稀里糊涂就把权限给出去了。

而且真出了问题,想找人负责都难,有行业技术人员说,本来跨APP用数据得双重授权,可无障碍权限绕开了APP这一环,真要是数据被滥用,都搞不清该怪手机厂商、AI公司还是APP方。

无障碍权限被AI“借用”,效率与隐私如何平衡?

要便利也要安全,这事得靠大家一起扛

既然风险这么多,总不能光看着不管吧?其实现在已经有人在想办法了。

比如苹果,推出AppleIntelligence的时候,专门搞了个“隐私云计算系统”,就是怕用户数据被乱存,OpenAI和Anthropic这些公司,要是用截屏功能,也只敢在浏览器或者专门的沙盒环境里用,不敢随便大规模推广。

我觉得厂商首先得把好关,王磊研究员就建议,厂商得搞清楚,要实现一个功能到底需要读多少屏幕信息,别啥都读,比如帮你订外卖,就没必要读你聊天记录。

而且在推产品前,最好先小范围测试,看看有没有安全漏洞,别一上来就全量推广,出了问题再补救就晚了。

无障碍权限被AI“借用”,效率与隐私如何平衡?

行业里也出了些规则,今年4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了个《移动互联网服务可访问性安全要求》,说智能体必须拿到用户明确授权,才能开无障碍权限,5月信通院还联合小米、OPPO这些手机厂商,倡议打通AI助手和第三方APP的接口,慢慢替代高风险的无障碍权限模式。

但这些规则不是强制的,企业听不听全看自觉,要是没人盯着,效果可能有限。

监管这边也得跟上,王磊就说,管AI这事涉及网信、工信、公安好几个部门,要是各管各的,很容易出现没人管的“盲区”,或者大家都来管的“重复区”。

无障碍权限被AI“借用”,效率与隐私如何平衡?

我觉得可以出点专门的合规指引,技术更新快,监管也得跟得上,别等新风险出来了,规则还没跟上。

AI助手确实让咱们的生活变懒了,不用自己一步步操作,一句话就能搞定事儿,但要是为了这点便利,把自己的隐私和钱都置于风险中,那可太不值了。

现在行业还在摸索阶段,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只要厂商别只图快、监管别缺位、咱们自己多留意权限授权,总能找到“便利”和“安全”的平衡点。

毕竟咱们要的是帮自己干活的AI助手,不是盯着自己隐私的“眼睛”,你说对吧。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