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国外交部一纸制裁令,将日本参议员石平(现名石平太郎)彻底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位曾以北大高材生身份公费赴日留学,最终却背叛祖国、沦为日本...
2025-09-09 0
9月2日,北京上空秋高气爽。就在这一天,关于中国航天奠基人钱学森家族后人现状的话题再次登上热搜,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们一家三代都在默默为国家奉献;有人却质疑,怎么女儿留在了美国?难道真如某些人所说,后人并未完全继承老一辈的爱国精神?
从1935年,一个24岁的年轻人拖着行李踏上赴美求学之路,到如今他的孙子深藏戈壁、默默奋战在中国国防一线,钱家三代人的故事,早已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家族”。那么,钱家后人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女儿为何选择留在美国?这是不是对“家国情怀”的背离?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师从著名的冯·卡门,专攻空气动力学。他只用了四年时间就拿下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科研圈崭露头角,年纪轻轻便成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参与了“曼哈顿计划”等核心军事项目。
美国军方给他的评价是:“一个钱学森,顶得上五个师。”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立刻决定回国。但美国不愿放人,吊销他的安全许可,限制他一切科研活动。
1950年,美国政府干脆将他软禁,一禁就是五年。期间,他被24小时监视,电话被监听、信件被拆封,甚至出门都有特工跟随。但他始终不动摇,坚定写信表示:“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
1955年,在中方强力交涉下,钱学森终于带着妻儿登上回国的邮轮,踏上了归国之路。回国后,钱学森没有片刻犹豫,立即投入到火箭与导弹研究中。他亲自牵头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带着算盘和手绘图纸,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搞导弹。
1960年,“东风一号”成功发射;1964年,原子弹成功爆炸;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独立发射能力的国家。他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哪怕生病也不离实验室,真正做到了“把命交给祖国”。
回国那天,只有7岁的儿子钱永刚,记得父亲在船上仍在修改资料。他出生于1948年的美国,少年时期常常看到父亲在深夜工作,却从没听他说过“你必须继承我的事业”。钱学森告诉他:“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尽力。”
1969年,21岁的钱永刚主动参军,被分配到南方一线部队。虽然父亲已是国防部高官,他却和普通战士一样搬石头、住集体宿舍,最高职务只是副排级。别人问他为何不找关系调岗,他说:“靠自己才踏实。”
1977年高考恢复,30岁的他再次走进考场,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学里同学比他小十岁,他没抱怨一句,坚持完成学业。
毕业后前往加州理工进修,读完计算机硕士,面对美国企业开出的高薪,他只说:“我学的是中国需要的技术,当然要回去。”1988年,钱永刚与妻子傅亚丽(开国将军之女)一起回国,扎根部队科研所,一干就是几十年。
他带领团队开发了多款军用软件,解决了指挥系统联动、数据处理等难题。如今这些系统还在服役。他还担任钱学森图书馆馆长,亲手整理了父亲三万多页的手稿,既是儿子,也是传承人。
相比之下,妹妹钱永真的人生路线则截然不同。1950年出生于加州,5岁随父母回国。她从小耳濡目染母亲蒋英的音乐氛围,自幼展现音乐天赋。可惜赶上特殊年代,高中未读完就被派去学医,后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一干就是十几年。
改革开放后,她向父亲表达了想去美国学音乐的想法,钱学森没有反对。他说:“我年轻时也留过学,你想做就去做。”1980年,30岁的钱永真考入茱莉亚音乐学院,开始追逐自己的音乐梦。
学成后,她选择留在美国,在那里组建家庭。有人质疑她“不如父亲爱国”,但她用行动回应:她成立“中美教育创新协会”,牵头中美高校合作,资助中国学生赴美学习;还组织美国教师赴中国乡村支教,累计超过300人次。
她不靠家族名声,不出自传、不上热搜,用音乐和教育做桥梁,推动文化交流。1979年,钱永刚的儿子钱磊出生。这个钱家第三代考入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毕业后进入部队,至今未在公开场合自称“钱学森孙子”。
2009年,他陪奶奶蒋英出席活动时,肩上已是少校军衔。当年不过30岁,却凭借自己在装备科研领域的成绩晋升。这些年,他常年驻扎西北试验基地,参与装备测试和科研项目,在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几个月。
2016年,在一次军改中,他负责起草信息化改革意见,为部队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架构。而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阿里副总裁钱磊”,其实和他毫无关系。真正的钱磊,是那个在沙漠里顶着太阳、埋头科研的军官。
2021年,他参加中关村大数据会议,仅以“钱学森亲属”身份亮相,全程没说自己成就,只谈爷爷的科研精神如何影响了自己。钱家三代人,没有一个靠祖辈光环搏出位。他们走的路不同,做的事各异,却都保留了一个核心:为国家做实事,靠自己站稳脚跟。
他们不搞炒作、不拍纪录片、不出自传,甚至连照片都稀少。可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深沉的“家国担当”。
这就是钱学森的后人,真实、朴素,又令人敬佩。女儿走的是文化交流之路,儿子和孙子则把命运交给了祖国的科技和国防。他们的选择各不相同,但都未偏离家族的精神航道。每一代人都在问自己:我该在哪里扎根?我该为谁努力?
这,就是中国家族传承应有的样子。钱学森一家三代,从不靠名声吃饭,而是用行动书写“家国情怀”。女儿定居美国却积极搭建文化桥梁,儿子和孙子则用科技和奉献,守护国家安全。他们选择不同,却都走在了属于自己的正道上。
相关文章
9月8日,中国外交部一纸制裁令,将日本参议员石平(现名石平太郎)彻底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位曾以北大高材生身份公费赴日留学,最终却背叛祖国、沦为日本...
2025-09-09 0
9月8日,浙江台州,一场追悼会震撼了整座城市。人们久久不愿相信——49岁的越剧名角孟再平,真的走了。短短一周前,她还在朋友圈更新过病情;而今,却是白花...
2025-09-09 0
你以为她43岁还在等“爱情童话”?不,潘晓婷最近被拍到和男友甜蜜同居,直接把网友炸成了“两派战场”——有人笑她“守了14年的择偶清单”,也有人叹她“拼...
2025-09-09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微乐天津麻将挂软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津微乐家乡麻将手机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微乐家乡...
2025-09-09 0
文|曦曦编辑|曦曦存在于许多人们的认知中,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是提前编写好的程序。要按部就班的按照上学、上班、结婚、生子和照顾家庭等顺序一路走下去。但随着...
2025-09-09 0
说到李鹏,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他当国务院总理时的身影,或者三峡工程启动时那标志性的一幕。不过,坊间一直有个传言,说他是周恩来的养子。这个说法听起来挺带...
2025-09-09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09-0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