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一场意义非凡的阅兵仪式即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大家肯定都特别好奇,这次...
2025-09-03 0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过去三年,中国每年超千万人去世,新生儿却首次跌破千万大关,2024年去世人数有多少?中国会迎来死亡高峰吗?
最近几年,我们总能听到关于人口的话题,2022年,全国有1041万人告别了这个世界。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攀升至1110万,创下了近年来的一个新高。
而去年,也就是2024年,这个数字稍有回落,但依然高达1093万,连续三年,死亡人口稳稳地站在千万级别。这已经不是什么偶然的波动,而是一个时代的强音,是半个多世纪前埋下的伏笔,如今正在我们耳边轰然作响。
建国初期从1949年到1958年,中国迎来了第一波生育高峰,大约有2亿新生儿呱呱坠地,紧接着,从1963年到1972年,又是一波更猛烈的“婴儿潮”,十年间出生了超过3亿人,平均每年都有超过2500万的新生命。
这两拨加起来超过5亿的人口,像一个庞大无比的队列,现在,他们正集体、有序地驶向生命的终点站,这背后是结构性的必然,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
当然,医学的进步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我们的人均寿命从过去的四十多岁,一跃提升到了现在的八十岁出头,这巨大的飞跃并没有消除那个即将到来的死亡高峰,只是像一个时间上的缓冲期,将它整体向后推迟了几十年。
根据一些基于队列要素法等模型的预测,今年死亡人数很可能将突破1200万大关,复旦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甚至给出了更具体的数字:今年可能将有1295万人离世。
逻辑很简单,1963年那波出生高峰的人,今年正好满62岁,开始大规模进入死亡高风险的年龄段。这道浪潮的峰值还远未到来。
展望未来,真正的陡峭攀升或许在2040年前后,届时1963年出生的人们将步入77岁,而整个死亡峰值的顶点,预计会出现在2061年,那时的年度死亡人数可能会达到惊人的1900万。
从去年到本世纪末,总计将有约12.3亿人走完他们的人生旅程,年均死亡人口将是1600万,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人口结构变迁的必然呈现。
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2022年,出生人口为956万,首次跌破千万,2023年更是降至902万,去年,这个数字有所回升,达到了954万,但这微弱的反弹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忧虑。
这次回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龙年效应”,很多家庭对生肖有着传统偏好,倾向于在龙年生育宝宝,这多出来的约52万新生儿,是文化因素驱动的,并非内生性生育动力的真正复苏。
当一边是千万级别的逝去,另一边却是不足千万的新生,结果自然显而易见,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变为负数,为-0.60‰,2023年,这个数字扩大到-1.48‰,去年虽有所缓和,但依旧是-0.99‰。
人口净减少的规模也在扩大,从2022年的85万,到2023年惊人的208万,去年也达到了139万,这清晰地告诉我们,人口负增长已经不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它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长期“常态”。
为什么新生的声音如此微弱?答案飘荡在每个年轻人的生活中,高昂的房价、沉重的教育成本、巨大的生活压力,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他们身上,极大地抑制了生育意愿。
即便国家层面不断放开生育政策,提供各种生育补贴,但这些激励措施的效果见效缓慢,想要让新生的浪潮重新变得响亮,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一强一弱”的两种人口回响,一个来自过去,一个源于现在,它们共同作用,正在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深刻的共振,这种失衡的震动,正迫使我们从经济模式、社会保障到个人观念,进行一场全面的调适。
最先感受到震动的是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萎缩的进程,一边是“供养者”的持续减少,另一边是“被供养者”的急剧增加。
目前,我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6亿,65岁以上的也接近2亿,这个庞大的群体,对养老体系和医疗资源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无论是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还是医院床位的紧张,都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直接体现,曾经支撑起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悄然转变为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供养压力”,深刻影响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未来。
然而,压力之下也催生了创新和变革,在传统的养老和医疗体系承压的同时,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适应模式正在兴起,那就是安宁疗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全国的安宁疗护机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
它们为生命走到尽头的患者提供身心支持,维护他们最后的尊严,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家属的精神和身体负担。
从国家层面积极调整生育政策,到社会层面大力构建新型养老服务,再到呼吁个人更主动地管理自身健康、树立科学的生死观,整个社会都在努力地适应这场历史性的人口结构变迁。
如何在这强弱失衡的声波中找到新的平衡与和谐,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国的总人口峰值已经过去,稳定在了14.1亿至14.3亿之间,接下来,是漫长的下行和适应周期。
潇湘晨报--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专栏|人口老龄化蕴藏着巨大的“长寿红利” 2025-09-01 11:19
中国经济网--王萍萍:人口总量有所下降 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2024-01-18 10:45:00
新浪财经--2024年中国人口减少139万,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9302元 2025-02-28 23:46
相关文章
2025年9月3日,一场意义非凡的阅兵仪式即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大家肯定都特别好奇,这次...
2025-09-03 0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即将于明天(3日)举行,目前天安门广场核心区布置基本就绪。按照主题鲜明、庄严庄重、简洁安全的原则...
2025-09-03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微乐浙江麻将怎么开挂,以及微乐麻将如何开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不用看的赚钱游戏 1、有以下赚...
2025-09-03 0
大家晚上好,今天是9月2号周二的晚上,今晚又有五大利好,其中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利好政策,今天放量成交2.9万亿如期冲高回落下跌,双创指数更是放量跌超...
2025-09-03 0
“你信吗? 日本游客跑北京,竟是为了囤药材、淘碎瓷片、顺便给孩子挑学校! ” 昨天在三里屯,一位东京妈妈推着塞满当归、川贝的登机箱,边刷手机边嘟...
2025-09-03 0
文|观今言史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前言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时而有人会问起如今的中国是否还会出现第二个毛主席那样的伟人出来?而不少网友...
2025-09-03 0
9月2日,据津云报道,全红婵哥哥全进华在参加厨艺综艺时,因选用自家养殖的180天走地鸡制作白切鸡,被评委指出“肉质偏老”而遗憾止步。对此,全进华在节目...
2025-09-03 0
最近国际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印度总理莫迪突然飞到中国去参加峰会,这事儿让美国那边坐不住了。特朗普直接宣布不来印度开四方对话会了,转头还说要和中国拉...
2025-09-0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