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上海“禁塑”9月1日落地!外卖行业一夜变天,全国或将跟进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5日 23:51 2 cc

随着发改委明确“今年地级市以上城市外卖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减量30%”的目标,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赴上海“取经”,全国性禁塑浪潮已箭在弦上。但网友的争议、对“变相涨价”的担忧,与禁塑的必要性、替代品的突破交织在一起,这场环保行动正从“政策推动”走向“全民适应”。

上海“禁塑”9月1日落地!外卖行业一夜变天,全国或将跟进

政策加速落地:从上海示范到全国“抄作业”

上海9月1日“最严禁塑令”的先行效果,成为全国推广的重要参考——一周内一次性塑料餐具用量降92%、商家差评率反降12%,这些数据让多地看到“严监管+替代品”的可行性。目前,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已进入“目标倒计时”,核心逻辑很明确:

硬约束托底:延续上海的处罚标准(单位最高罚10万、个人最高罚5000元,屡犯者入征信),避免“监管宽松导致政策落空”;

分层推进:不搞“一刀切”,先从外卖、商超等重点领域突破,再逐步覆盖更多场景,给中小商户和消费者适应空间。

上海“禁塑”9月1日落地!外卖行业一夜变天,全国或将跟进

网友争议的回应:“卖塑令”会重演吗?过去与现在大不同

不少网友质疑“这是变相涨价”,并联想到“早年超市塑料袋收费后仍泛滥”的情况。但此次禁塑与过去有本质区别,核心在于“替代方案”的成熟度:

过去的短板:早年塑料袋收费时,纸袋子、可降解袋要么价格高、要么不耐用(比如纸袋装重物易破),消费者和商家“被动选择”塑料袋,最终陷入“收费却没减塑”的困境;

现在的突破:政策不再只靠“收费倒逼”,而是同步推动替代品技术升级——比如上海商家改用的水性涂层纸杯,不仅防水防油性能优于传统塑料涂层,单份成本仅增0.3-0.5元;奶茶店的纸吸管、可降解吸管已普及,部分品牌还推出“自带杯减3-5元”的优惠,让“绿色选择”既有体验又有实惠。

上海“禁塑”9月1日落地!外卖行业一夜变天,全国或将跟进

禁塑为何“势在必行”?数据揭开“塑料依赖”的代价

清华大学公布的两组数据,直接戳中“塑料泛滥”的痛点,也解释了为何政策要“下硬功夫”:

环境成本极高:去年仅外卖产生的塑料垃圾就达168万吨,处理这些垃圾一年要花上亿元,还会排放超百万吨碳排放——这些污染最终转化为极端天气、土壤污染,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塑料餐盒中的微粒会随食物进入人体,即便“一周点1-2次外卖”,一年也会吞下170-638块塑料微粒,长期累积可能对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潜在影响。

对普通人来说,禁塑不是“环保口号”,而是直接关联“呼吸的空气、吃进的食物”的健康议题。

替代品“好用又便宜”了吗?这些变化已融入生活

上海“禁塑”9月1日落地!外卖行业一夜变天,全国或将跟进

网友的核心诉求“研究出真正好用便宜的替代品”,其实已在逐步实现,不少改变早已“润物细无声”:

材料升级:除了水性涂层纸杯,纸浆模塑餐盒、PLA可降解吸管等产品,耐用度已接近塑料——比如纸吸管不再“一泡就软”,纸餐盒能承受60℃以上汤汁不漏油;

场景渗透:奶茶店的“自带杯优惠”、服装店用牛皮纸袋替代塑料袋、超市的可降解购物袋“买一送一”,这些细节让“非塑料选择”从“麻烦”变成“习惯”;

成本下降:随着头部企业规模化生产,可降解材料价格正逐步贴近传统塑料——比如PLA吸管的成本较2020年下降40%,中小商户的“负担感”已减轻。

国际参照与中国路径:我们的选择更“接地气”

对比国际上的禁塑手段(法国2020年全面禁一次性塑料餐具、欧盟2015年启动禁塑),中国的路径更注重“平衡效率与民生”:

不盲目“全面禁止”:避免因替代品供应不足导致“消费体验暴跌”;

不单纯“靠征税”:欧盟部分国家对塑料收重税,但可能加重低收入群体负担;中国则通过“商家严格监管+消费者低成本适应”(0.5元/单的成本增幅),让环保成本更易接受。

改革阵痛与长期价值:0.5元的“环保账单”值不值?

对环境:每年减少数十万吨塑料垃圾,碳排放降低、极端天气减少;

对个人:用“不烫手、不漏油”的环保包装,避免塑料微粒入口;

对行业:倒逼外卖从“低价竞争”转向“体验升级”(如上海商家的好评率提升)。

上海“禁塑”9月1日落地!外卖行业一夜变天,全国或将跟进

这场禁塑变革,不是“塑料末日”,而是“生活方式的升级”。从上海的实践来看,当政策有硬约束、替代品有好体验、消费者有获得感,“环保”与“便利”并非对立——0.5元的成本差,换的是更干净的环境、更健康的饮食,这笔账,长远来看值得算。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