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雷州遭三十年未遇台风侵袭,官绅商联名向广州求援

抖音热门 2025年07月20日 18:20 1 cc

光绪二十三年(1897)秋,雷州府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遭遇了一场三十余载未遇的大飓风(台风)。

雷州遭三十年未遇台风侵袭,官绅商联名向广州求援

那是一个阴霾密布的八月二十二日,亥时刚过,狂风便如脱缰野马,自夜幕低垂时肆虐开来,直至晨光熹微,未曾有片刻停歇。飓风仿佛一头失控的巨兽,以无尽之力撕扯这片饱经风霜的大地。

坚固的堤岸,在狂风巨浪的连续冲击下,多数轰然崩塌,带着咸涩气息的海水趁势汹涌而入,淹没了周边的农田,使之变为一片汪洋。无数民房在风雨交加中摇摇欲坠,最终化为废墟,百姓伤亡惨重,哀鸿遍野,具体数字已难以精确统计,唯余一片凄凉与绝望。

灾后的雷州,景象触目惊心,宛如人间炼狱。幸存的灾民们失去了家园,粮食断绝,只能在无尽的绝望中徘徊,等待着未知命运的裁决。更为棘手的是,那些被咸潮长期浸泡的良田,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至少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往日的肥力。

昔日的沃土,如今变成了难以耕作的“石田”,预示着当地百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面临生计无着的困境。与此同时,米价如同脱缰野马,一路飙升,一斗米竟卖至一千钱,这对于本就贫困的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根本无力承担。

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当地官府虽竭尽全力,知府与县官不仅紧急发电请求省里拨款以平抑粮价,还捐出自己的俸禄,用以救济灾民。然而,雷州本就是广东境内有名的贫困地区,财政拮据,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官府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难以独力支撑。

无奈之下,雷州的官绅、商人不得不挺身而出,自发组织赈济活动,但灾情之重、受灾范围之广,超乎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力量也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在此危急关头,雷州善堂、仙城会馆(即广府人在雷州府的会馆)的负责人,以及永祯祥、同丰当等知名商号的代表,迅速行动起来,联名向省城广州浆栏街的广芝馆发出求援信,并同时函告省内的各个善堂,恳请他们伸出援手,共克时艰。

他们在信中深情地写道,雷州地处偏远,百姓本就生活困苦,此次遭遇如此大灾,其惨状远超去年高州之灾。望各位善长仁翁能一视同仁,慷慨解囊,多捐银钱或粮食,以解我雷州百姓于水火之中。

他们还特别提到,广州的善堂向来以乐善好施著称,即便是外省有灾,也能体恤怜悯,上年高州赈灾时,就曾得到过他们的宝贵援助,雷州人民铭记于心,感恩不尽。

这封承载着雷州人民深切期望的信件,于八月二十五日寄出,抵达省城后,有人认为应让更多人了解雷州灾民的苦难,遂将信件内容抄录下来,刊登在报纸上,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帮助。

广州的两粤广仁善堂,在收到雷州仙城会馆及当押商行的报灾信函后,立即派人前往查访,证实了灾情的严重性。想到雷州本就贫瘠,如今又遭此重创,即便是铁石心肠之人,也不免心生怜悯。善堂当机立断,先垫付一千大洋汇往雷州,用于紧急发放救济物资,以缓解燃眉之急。

然而,灾情之严重,受灾面积之广,使得这一千大洋显得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广仁善堂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近年来,各地灾荒频发,他们已多次发起劝募活动,自身力量亦感吃紧。但面对雷州灾民的困境,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贴出了红色的募捐布告。

布告中深情呼吁,天下好心且乐善好施之人众多,既然连外省受灾都能得到广泛帮助,雷州作为广东的乡土,我们更应多一份慈悲之心。多做善事,可积累福气,消除灾祸。救济危难中的人,如同解开冤结,相信有心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

广仁善堂还承诺,不设捐款账簿和折子,只要有人愿意捐助,无论是钱还是粮,送来即可,他们将出具收条作为凭证,确保每一份爱心都能准确无误地送达灾民手中。

这场飓风带来的灾难,无疑让本就贫困的雷州雪上加霜,但从雷州的紧急求助到广仁善堂的迅速响应,我们看到了晚清时期民间慈善力量在灾害面前的不懈努力与勇于担当,以及乡土情谊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与温暖力。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