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尼姑和尚去抗清,挽救大明王朝?他的建议吓得天下尼姑跑个精光!

抖音热门 2025年07月20日 05:34 1 admin

明末的北京,灰蒙蒙的天,宫城周围已无多少兵马,崇祯皇帝靠在龙椅上,不知怎么好。外头是李自成的农民军,来势汹汹,城里的守军个个心虚。更远还有清军逼近,铁蹄不歇。国库空如干井,文武百官却还在每日例会,为鸡毛蒜皮争得面红耳赤,实际什么都解决不了。没人有真本事,能拿主意?

尼姑和尚去抗清,挽救大明王朝?他的建议吓得天下尼姑跑个精光!

就在这风雨前夜,兵部主事沈迅站了出来,他提了个主意,说来荒唐得很。让天下和尚都找一个尼姑,两两配成夫妻,还俗列入户籍,每三人中抽一个上战场。总共能拉出几十万新兵。这不是听起来比小说还离奇?但某种程度上,真有人信了,也没人真反对。

尼姑和尚去抗清,挽救大明王朝?他的建议吓得天下尼姑跑个精光!

沈迅不是高手出身,只是官场中的一只小鱼。本名不怎么响亮,却靠着帮杨嗣昌跑腿、巴结捧场,混了个职位。正常情况下,他说话没人举一听。只是崇祯那会儿实在没人可用。杨嗣昌曾夸他能十倍于自己,可兵部主事这个位置,说直白了,远远不够资格站在大堂面前指点江山。朝中看他不过是个抱大腿的人。如此一来,似乎提点荒唐的办法也就不奇怪了。

尼姑和尚去抗清,挽救大明王朝?他的建议吓得天下尼姑跑个精光!

可沈迅这个方案,一抛出来,没人装严肃,连须发皆白的老臣都忍不住乐了。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小声说着,怎么会有这样的荒唐话。年轻的官员更是差点笑岔气。崇祯自己压不住笑,居然点头说妙。其实谁不知道,这不是救国,是问天。

尼姑和尚去抗清,挽救大明王朝?他的建议吓得天下尼姑跑个精光!

消息传出来,京师寺庙人去楼空。和尚尼姑吓坏了。想象一下,修行多年的出家人,有的都五六十岁,让他还俗不说,还要去杀敌拼命?有法律还规定,未满四十不能为尼。强行配对,大部分就是大龄僧尼。有人说,这算是忠心报国,可普通人不这么想。法衣一脱,就是刀兵见血。佛门弟子一夜之间都躲起来,只剩下庙里没人敢接的几柱香。

尼姑和尚去抗清,挽救大明王朝?他的建议吓得天下尼姑跑个精光!

更奇葩的是,崇祯自己祖先就是和尚出身。朱元璋当年因为活不下去才还俗参军,这才有了大明一朝。不独他——不少明末大臣也有些离谱思维,比如说组团让流寇自相残杀、或是搬空库银喂军队。从这点说来,沈迅不是最糊涂的那个,只不过他够胆大。

尼姑和尚去抗清,挽救大明王朝?他的建议吓得天下尼姑跑个精光!

可别误会,僧尼当兵真不是创举。他只是太绝望了,觉得哪怕这些人能拉出几个壮丁,也比全城死守有用。此心是苦的。其实,朝臣里谁都明白,这完全靠不住。

尼姑和尚去抗清,挽救大明王朝?他的建议吓得天下尼姑跑个精光!

城外天灾人祸。到了1643年,满清攻入山东,沈迅辞官,她弟弟沈迓也回了老家。地方本就无险可守,所剩兵力无几。清军一来,无人能挡。可沈家兄弟偏偏横下一条心,领着千余团练,死守孙受,把清兵死死挡在寨外,打了三日三夜。

尼姑和尚去抗清,挽救大明王朝?他的建议吓得天下尼姑跑个精光!

据说沈迓膂力过人,舞一百斤铁杵如玩具。他们从未受过大阵仗,面对数千人围攻,却没退。民间团练这种队伍,实话说,平时干点防盗防匪,真要对上训练有素的大军,本来没什么胜算。可史书上却记下了他们杀敌许多,硬是守住孙受寨,这一点实属罕见。打赢,是打赢了。但四野无援,哪里能保得住全部人?这一点,后人莫名觉得心酸吧。

明亡已成定局。崇祯自缢,沈迅准备南下,没走到南京,便知天下已变。不久清兵入主山东,旧地官民纷纷倒戈。沈迅不买账,死守老寨,连头发都不剃,不改明臣身份。到了1647年,清廷知府上报告状,说孙受寨积粮聚兵,反心已现。多尔衮派朱国柱带兵直扑孙受。三百清军,三千降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沈迅守不住,箭尽粮绝,全家无一脱逃。母亲、妻女等二十余口悉数自尽,沈迅披麻大哭,烧尸祭北,纵身赴火。

他身后事如何?乾隆年间,朝廷追谥不少明末殉臣,沈迅得“节愍”。他弟沈迓入祠堂。左懋第、孙嘉绩诸人也获封荣誉。可封与不封,又如何?

沈迅这个人,说忠心确实,办事却少了章法。他那种苦思冥想后猛然爆发的决绝,实际在大明末年并不罕见。恐怕越到了末路,越有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秋后算账的主意。众人可能鄙夷他,转头却也保全自身。再说,世道糟了,没人讲理,反而一些天才和疯子往往更容易被大众忽视。

很多人说他只是愚忠。或许吧。但到了城破家亡,一家老小全去赴死,那种凄惨、决绝,是大家都想象不到的。他也许最后明白,所谓忠诚,有时只是一种自负的矫情。毕竟能守寨死义的只有少数,真正世事如棋的人,早已弃舟登岸,溜之乎也。

但细看也不是,他反复在忠义与保命间徘徊。想想他若是真的那么铁了心,怎么会在明亡后想过南下,又折返老家?有时想,或许他在纠结。想办法要救国,结果闹笑话收场;拼死抵抗,结果落得家破人亡;身后有封谥,实际还不是一堆早已忘却的文字?

至于那套“尼姑和尚还俗上战场”,也不是纯粹的愚举。只是所有人都笑他疯,转眼没人笑清兵进了北京。大家都怕丢命,说笑归笑,临了都各奔前程。等真正该拼命的时候,反倒只有沈迅这些少数人的故事传了下来。

网络上近年翻出这些旧闻,不少人都觉得意外。沈迅的事迹在地方志有明文记载,山东莱阳、孙受一带还有当地人的祭祀。乾隆四十一年《莱阳县志》与清代《明史遗烈传》记下不止一次保卫战。部分数据来自《清史稿·顺治本纪》《明史·方伎传》。相关地名今以孙受镇存世,行政区划早变。

胜负其实已定,忠诚像一阵风,弱时一吹即散,强时能吹倒整片山林。沈迅的荒唐,或许不是个案,更像无数亡国之人的无力挣扎。他做的事荒唐也好,动人也罢,后人说甚,都成了陈年旧事。

拿出勇气说点别的,沈迅不是圣人,也不是疯子。他身上既有忠心,也有糊涂,既有激烈反抗,也有逃避现实。他身后的悲剧,被时间洗淡,过程中的种种荒唐,也只是那个疯狂时代的缩影。

真要细数,每个人在危时之举,或许都像他一样,笑话与泪水一并流过,反正结果谁都说不清。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