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抖音热门 2025年07月17日 19:24 2 admin

导语: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今年入伏不一般,是近十年“最短”三伏,只要30天!民间有“夏至三庚便入伏”的老话,按照这个说法,今年7月20日就正式进入伏天了。

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三伏天是什么?

三伏天指的是夏季的三个“伏天”,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中伏则有10天或20天之分。

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今年的中伏就是10天,所以整个三伏天加起来有30天。届时,气温进一步升高、湿度增大,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大家要特别注意防暑祛湿。

按老辈人的说法,不是说天气炎热就是三伏天,它是计算方法的。

翻看了一些资料,伏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相关记载。根据古人留下的方法,它的计算和节气以及“庚日”密切相关,民间有“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的说法。

头伏:从夏至开始数,数到第三个“庚日”这天就是头伏的第一天。

中伏:入伏十天后,就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这天便是中伏的开端。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这天为末伏的起始,十天后就“出伏”了。

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那么,什么是“庚日”?

这和我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日法”有关。其中,天干有10个,古称“十日”,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古称“十二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两者搭配形成六十甲子,循环记日。

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庚日”就是天干中带“”的日子,每10天循环一次,像庚午日、庚辰日等都属于“庚日”。

明白上面的内容,我们就能算出2025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了,安排如下:

初伏(头伏):7月20日-7月29日(10天),这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庚寅日)开始。

中伏(二伏):7月30日-8月8日(10天),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庚子日)算起,直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之前结束。

末伏(三伏):8月9日-8月18日(10天),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庚戌日),8月19日就出伏了。

总的来说,2025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是近十年最短的一次,只有30天。

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今年入伏之前,副热带高压一直是偏北偏强,几乎没怎么变化,一直停留北方一些地区,导致北方多地出现了高温热浪。

对于农作物来说,更希望这个时候能够炎热一些,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获得丰收。如果,到了秋后才比较炎热的话,那就不是好的现象了。因为,秋季高温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会降低作物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发育,特别是在授粉阶段更为明显。

今年下半年涝不涝呢?根据老祖宗留下的经验,“入伏”这天早有预示:“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意思是说,如果当年入伏出现在农历月的“月尾”的话,那么就预示到了中伏的时候降雨可能会很多,甚至会引发洪涝!

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那么,今年“入伏”在哪,有啥预兆呢?下面具体来看一下!

一、雨下公伏头,热死老牛;雨下母伏头,三伏穿袄

这句农谚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是“公伏”,并且,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三伏天期间会非常酷热。反之,如果当年是“母伏”,且这天下雨的话,则往往预示接下来的三伏天期间降雨会比较频繁,给人的感觉冷飕飕的。

民谚里说的“公伏”“母伏”,是根据指入伏这天农历日期的单数和双数来判断的。民间把入伏这天的农历日期,是单数日期的称为是“公伏”,是双数日期的称为是“母伏”。

今年的“入伏”这天的农历日期是六月廿六,是双数日期,因此,是“母伏”。意味着,今年入伏这天如果有雨的话,后续多半降雨的天气会比较多,甚至引发洪涝。

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二、入伏在月头,中伏晒死牛;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当年“入伏”出现在农历月上旬(月头)的话,那么就预示到了中伏的时候,温度会非常高,比较炎热。反之,如果当年“入伏”出现在农历月下旬(月尾)的话,则往往预示到了中伏的时候,会出现较为集中的降雨,淹没农田。

那么,今年“入伏”在哪呢?

今年是公历7月20日,农历六月廿六入伏,显然是在月尾,意味着今年中伏期间降雨可能会比较多,甚至出现涝灾。

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当然,这是古人的判断方法,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全国这么多地区不能一概而论。下面看看气象部门是怎么说的!

北方地区三伏天期间:受高压锁控,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可能加剧。河南、山东等地灌溉水源可能告急,玉米、小麦等作物面临减产风险。虽然7-8月降水可能超200毫米,但蒸发量达300毫米,土壤干裂风险依然较大。不过也需警惕7月下旬到8月上旬雨带突跳引发的短时暴雨,存在旱涝急转的可能。

今年入伏不一般,“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下半年会有大涝吗

南方地区三伏天期间:梅雨季可能缩短40%,但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暴雨日数可能增加30%,短时强降雨可能引发农田内涝,水稻根系腐烂问题凸显,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此外,9月南方部分地区可能转旱,需注意“秋老虎”反扑。

对此,大家怎么看?您认为今年下半年是旱是涝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三伏天#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