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佩通坦被迫交出权柄,父亲他信·西那瓦再度站上被告席,洪森的野心还没完全释放,他策划数月,誓要将他信家族连根拔起。洪森再次公开一个保存多日的通话,目...
2025-07-03 0
2025年1月中旬,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结束了近三年的北京生涯。
这位69岁的资深外交官在离任前夕,或许已经在心中酝酿着那些在任期间不敢说出的真话。
果然,回到华盛顿不久,伯恩斯就接受了美国政治新闻网的专访。
这一次,他不再需要那些外交辞令的包装,开口就是一句重磅评价:"特朗普总统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他低估了中国,更用关税大棒错打了人。"
这番话在华盛顿政坛引起不小震动。作为亲历中美博弈最前线的外交官,伯恩斯的"离任真言"揭开了美国对华政策深层次矛盾的冰山一角。
要理解伯恩斯这番话的分量,先得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位1956年1月28日出生于纽约州布法罗的外交官,可以说是美国外交界的"老江湖"。
伯恩斯的履历堪称完美。
波士顿学院毕业后,又在巴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外交学院拿到硕士学位。精通法语、阿拉伯语、希腊语的他,在美国联邦政府任职长达27年,从基层外交官一路做到副国务卿。
更关键的是,伯恩斯与美国政治核心圈子关系密切。
1990年到1995年,他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了五年,担任克林顿总统的特别助理,专门负责俄罗斯、乌克兰和欧亚事务。
后来又当过国务院发言人、驻希腊大使、驻北约大使、政治事务副国务卿。2020年大选期间,他还是拜登的外交政策顾问。
说白了,伯恩斯是那种既有专业能力,又有政治人脉的顶级外交官。他能直接向总统汇报,他的话在华盛顿有分量。
但在对华问题上,伯恩斯的立场一直偏于强硬。
2021年10月的参议院提名听证会上,他声称中国是"21世纪对美国和民主世界安全的最大威胁"。他支持所谓的"价值观外交",主张联合欧洲盟友在人权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压。
这样一个对华鹰派人物,在离任后却批评特朗普"低估了中国",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
伯恩斯在专访中直指要害:特朗普最大的错误是战略执行方式有问题。具体来说,美国在对中国施压的同时,竟然把矛头也指向了欧盟、日本、韩国这些传统盟友。
这种做法让美国错失了一个重大机会。
按伯恩斯的计算,如果美国、欧盟、日本能够联手,三方经济总量将占据全球GDP的60%。这样的联盟在任何贸易谈判中都具有压倒性优势。
但特朗普偏偏选择了全方位开战的策略。
在第一任期内,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正式启动对华301调查。同年7月6日,美国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绝不仅仅针对中国。
美国同时对钢铁和铝产品实施全球性关税,对包括盟友在内的多个国家商品都加征了高额关税。结果呢?原本可能在对华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的欧盟、日本等,反而开始寻求与中国的合作机会。
这种"四面出击"的策略,实际上为中国在贸易战中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当美国忙于与多个贸易伙伴"开战"时,中国获得了调整战略、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时间窗口。
伯恩斯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作为曾经的北约大使,他深知盟友关系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特朗普的做法是典型的"自断臂膀",把本来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到了对立面。
三年驻华经历让伯恩斯对中国有了与华盛顿主流观点截然不同的认识。
"美国两党仍沉浸在老套的思想剧本里,以为中国只会剽窃技术、不懂创新。"伯恩斯的这番话道出了问题的核心。
美国政策制定者对中国的认知严重滞后,还停留在20年前的刻板印象中。
这种误判的代价是巨大的。华盛顿的许多政客认为中国永远只能扮演"追赶者"的角色,永远需要仰视美国。但伯恩斯的亲身观察告诉他,现实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中国科技人才储备惊人,学术研究、专利数量、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部分已经超越美国。"伯恩斯用具体例子拆解了华盛顿的偏见。更重要的是,他观察到中国心态的变化:"中国已视自身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对手,经济、科技、军事实力旗鼓相当。"
这种心态变化决定了中国不会轻易在美国的压力下屈服。特朗普团队以为通过加征关税就能迫使中国妥协,结果中国的反应让他们大跌眼镜——不仅没有示弱,反而立即实施了对等反制措施。
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18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创纪录的4180亿美元,经过几年贸易战,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降至2950亿美元,降幅约30%。
但这种"成果"的代价是什么?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关税转嫁的成本,据经济学家测算显示,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因进口成本上涨增加超过5000美元。
特朗普政府最大的误算,在于低估了中国的韧性和反制能力。为什么预期的"速战速决"没有实现?答案藏在中国的几张底牌里。
制度优势是第一张牌。
中国政府能够迅速调动资源,制定针对性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当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中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从财政补贴到货币政策调整,形成了有效的政策组合拳。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是分权制衡的美国政治体系难以匹敌的。
市场规模是第二张牌。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内需潜力巨大。即使出口受到冲击,庞大的国内市场也能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同时,许多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超出了华盛顿政策制定者的想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美国政策的激进程度。
产业链地位是第三张牌。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轻易可以替代的。
据海关统计,中国中间品占全球中间品市场份额已从2013年的8.8%增长至2023年的12%。2024年,中国进出口中间品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61.1%,这种深度融合的产业链关系,使得任何试图"脱钩"的努力都面临巨大成本。
战略定力是第四张牌。
中国在贸易战中始终保持"不愿打、不怕打"的态度,既展现了寻求合作的善意,也表明了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这种战略定力让美国的极限施压策略难以奏效。
反观美国,在贸易战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
盟友关系受损、国内分歧加剧、消费者负担加重,这些都成为美国政策调整的内在压力。中国对美大豆、玉米、肉类等农产品的反制措施,直接冲击了艾奥瓦州、得克萨斯州等关键农业州,这些地区的选民压力最终传导到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过程中。
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宫,关税政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2025年1月31日开始,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随后又在4月将对华关税提升至145%的惊人水平。这种升级策略能否奏效?
从目前情况看,特朗普政府这种极端关税政策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是美国的通胀问题无法回避,高额关税最终会转化为商品价格上涨,美国消费者将承担主要成本。
第三个问题是美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风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仅挥向中国,同样砸向墨西哥、加拿大这些北美邻国,就连欧盟这样的传统盟友也未能幸免。
这种"四面树敌"的做法,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孤单。
与美国的焦头烂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应对显得从容不迫。
经过第一轮贸易战的磨砺,中国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应对机制。市场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明显减弱。
同时,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也在加速推进,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更强的韧性。
伯恩斯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判断颇具前瞻性。他认为两国最终会达成某种贸易协议,理由很现实:"两国谁都输不起真正的战争。"
但他同时警告,两国间的根本矛盾——大国地位和影响力的竞争——并不会因此消失,"未来十年中美在人工智能、太空、生物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只会加剧。"
这个判断道出了中美关系的复杂现实——贸易战只是表象,背后的大国竞争才是本质。
关税和制裁治标不治本,反而可能让双方越走越远。
说到底,伯恩斯的这番话之所以引起轰动,就是因为他说出了华盛顿很多人不愿面对的现实。
特朗普的关税战术既没有让中国屈服,也没有实现"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反而在多个层面产生了反效果。
当一位前驻华大使坦言"中国已是值得尊敬的对手"时,或许华盛顿真的该重新思考两个大国应该如何相处了。
参考资料:
相关文章
前言佩通坦被迫交出权柄,父亲他信·西那瓦再度站上被告席,洪森的野心还没完全释放,他策划数月,誓要将他信家族连根拔起。洪森再次公开一个保存多日的通话,目...
2025-07-03 0
真的猖狂!自己家孩子犯了错,不道歉就算了,你还为虎作伥,殴打辱骂学生,这下好了,全网都知道了。随着学生被打事件的发酵,事情的来龙去脉被曝光了出来,被打...
2025-07-03 0
文 | 《好博会》报道组 闫妍6月27日,“2025首届美好生活博览会”(以下简称“好博会”)盛大开幕,展会展区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共设置六大展馆及...
2025-07-03 0
手头有二三十万甚至更多闲钱,习惯放银行的朋友们注意了,2025年银行存钱从年中要有大变化。这次利率调整和口袋里的钱直接相关。在这种新情况下,怎么调整存...
2025-07-03 0
贵州榕江洪灾后,韩红带着930万的物资亲自冲在最前线。但随着驰援贵州的名单曝光后,各路明星还不如网红捐的多。在这之中,刀郎成为了被“问候”最狠的一位。...
2025-07-03 1
高考地狱河北,一分一寸血汗!可有人一年从302分飙到608分,暴涨306分啊,你相信吗?2025年6月25日晚上,衡水的王永辉查完成绩,屏幕上蹦出60...
2025-07-03 1
特朗普筹备访华,在名单中排除了哪两个人呢?在大而美法案通过之后,特朗普和马斯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马斯克爆发的根源又是什么呢?这两天,关于特朗普来华出...
2025-07-03 1
中国著名旅游城市三亚,迎来了一个超级大的商业综合体,也为城市活力注入新的动能。据了解三亚投资了一个叫万象城的商业综合体,这个项目可不简单,投资肯定很多...
2025-07-03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