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72小时内,中美四次对话,特朗普访华提上日程?美盟友致电中国

抖音热门 2025年05月24日 17:30 8 cc

短短三天时间,中美之间频繁互动。外交部公开资料显示,在5月20日至22日这段时间里,中方分别与美方高层、前官员以及智库代表进行了密集沟通,这一动向引发了外界高度关注。


72小时内,中美四次对话,特朗普访华提上日程?美盟友致电中国


首先是王毅外长在北京会见了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强调了中方对美政策的一贯立场——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不仅是口头宣示,更是当前中美接触过程中反复强调的政治前提。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在同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会谈时,也重申了这一点。他指出,中方将继续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处理双边关系,并表达了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的态度。


与此同时,美国政商界代表也在用实际行动接触中方。以盖特纳为例,这位前财长、现任华平投资集团主席此次到访中国,先后会见了北京高层、央行行长潘功胜等重要人士,谈话内容涉及全球经济、中国宏观政策、金融开放等多个维度。


作为曾在北京大学和北师大学习中文、并拥有中国名字“高逸然”的老中国通,盖特纳此行释放的信号是明确的:美国企业界对中国市场依然有信心,且希望进一步拓展合作。


72小时内,中美四次对话,特朗普访华提上日程?美盟友致电中国


5月22日,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还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兰多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这一动向也意味着中美经贸谈判后,所建立的沟通机制正在逐步落实。


而除了高层互动,中美之间的民间交流也在进行,由前驻华大使博卡斯率领的美国大学生代表团近期到访北京,与外交部和对外联络部官员会面。这说明中方也在推进全方位沟通,并不只是与现任高官接触,而是希望涵盖智库、企业、学术、青少年等不同层面,从整体塑造更加稳定的对话基础。


那么,这一系列行动是否意味着特朗普的“期愿”即将实现?毕竟特朗普在就职后,多次提出希望在“上任百日内实现访华”,甚至将时间表定于今年4月,虽然未能成行,不过他在访问中东后又释放出访华信号。


按照外交惯例,元首会晤前双方一定要先进行多层级沟通,确定议题、行程、安排等,如今级别已经来到了“副外长-副国务卿”环节,因此我们可以期待一个信号——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王毅外长与鲁比奥进行沟通,那么就意味着中美元首会晤很有可能已排入日程。


72小时内,中美四次对话,特朗普访华提上日程?美盟友致电中国


事实上,这一氛围也让欧洲国家有所感知,5月23日,中方应约与德国总理默茨通电话,通话中,中方表示愿与德国加强合作,不仅在传统制造领域,也包括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前沿方向。同时明确指出,希望德国为中企提供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而在前一天,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打来了电话,他对华作出包含台湾问题、经贸问题在内的多个承诺,并希望中方在欧盟白兰地反倾销调查中展现灵活性。


显然,尽管欧洲在价值观议题上仍与美方保持同步,但其在经济领域的务实选择已显现出“战略自主”倾向。毕竟,德国车企依赖中国市场,法国核能企业与中方合作紧密,这些现实利益促使欧洲不愿完全跟随美国对华脱钩政策。


深层次分析来看,中欧互动的升温,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单极霸权的不满。中方多次强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而欧洲国家对美国关税政策、乌克兰危机处理方式的批评,也为中欧合作提供了空间。


可以看出,中方目前的外交策略是保持主动开放、坚持核心底线、稳中求进。一方面欢迎美国政商界人士来访,推动经贸、人文、教育等多层次交流;另一方面也不回避矛盾,在必要议题上坚持原则,防止一味退让导致被动局面。当前中美关系处于一个新阶段,合作与博弈交织的状态可能会长期存在。


72小时内,中美四次对话,特朗普访华提上日程?美盟友致电中国


对于特朗普是否真的会访华,还需时间验证。但不管结果如何,中美之间保持稳定沟通,是避免误判的基础,而德国等美方盟友的接连致电,也释放了某种压力,让华盛顿意识到在全球布局中,单边主义已经越来越乏力。未来,中美欧三方的互动将继续塑造世界格局,而合作与博弈的天平如何倾斜,考验着各方智慧。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